在自己的生活圈子中,有几个人是我必须提及的,那就是伟大的诸葛无能先生,贺、毕、二张四位才华横溢、极具哲学素养的哲学才女,还有就是平常说起话来总是面带害羞、可谈起自己的观点来总能抓住问题实质、并让人惊讶的李师弟。这几个人无疑成了我在社科院生活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大家有着共同的学术志趣,定期聚到一起,围绕着同一个话题,总是能够形成观点中的激情碰撞。虽然有时大家争论起来面红耳赤,但是,这样的争吵不但没有形成各自观点之间的壁垒,相反,却不断地冲破自己已有知识的局限,走向一种共生的智慧。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地数着,友谊也自然一天一天地增厚,当自己回过头来追思走过的这段生活的时候,却猛然发现,正是有了他(她)们,才使我的生活中多了一份充实,也正是因为他们,使我在每一次的相聚中总是能够有所收获。我从心底里感激他(她)们,因为他们身上所闪现出来的哲学智慧,让自己在他们面前感到一种压力和动力,或许正是这种源于他们的这种压力和动力,让我的思想在智慧的“公共场”中不断地保持着一种常新和流动,不至于因为顽疾的思维传统葬送自己的那“少的可怜”的自以为是的“资本”……
诸葛先生自然是首先要提及的。他这个人其貌不扬,如果不是因为了解他的职业的话,谁一眼也看不出他是一位大名鼎鼎的十分有派头的学者。他虽然自称诸葛,但是在我看来这不是他的自大,而是对智慧的崇尚,相对于智慧来说,他又是无能的,这既体现了自己的谦虚,又蕴含一种自己的学术理想,永远的追求智慧,在智慧的途中用“无能”鞭策自己、永不自满。他待人是极具热情的,有着一颗一般人难有的学术上的爱心,不管是谁,只要是出于学术交流,他总是张开他那宽广的学术胸怀,接纳四方来客。他有着渊博的学术背景和哲学资源,有着宽容的优良学风,对于观点之间的争论,从来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而且特别让人难忘的是,虽然自己已是学贯中西,但总是显得非常谦虚。通常人们认为,哲学领域中有特点的人生活中都显得很随意,其实在他身上这点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穿着十分简约,有时忙起来甚至不修边幅,但是,或许正是这样的生活习惯,才更接近他那发散不羁的哲学思维,从他那闪闪发光的大额头上我们不难想象在他这种平凡的外表之下,是一个难以用语言表述的智慧的栖息地,一旦激活,其能量将是巨大的。
贺是一位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出的知识女性,尤其是他一开口讲起自己的观点来,更会让人们对他的哲学素养深信不疑。她毕业于人大和北大这两所中国顶尖级的知名学府,有着辉煌的学习背景,让人相信经过数年的哲学修道以后的她,是一位难得的学术之星。她对哲学的挚爱,让她为自己所喜爱的事业贡献着自己的青春。从她那瘦小的身躯中,我们能够看出在她身上不时地透射出一种智慧的光芒,从她那坚强的眼神中让人感到在她身上闪现着一种为搞哲学的女人正名的一种难得的自信。她是聪明的,也是坚强的,更是有着对自己喜爱的工作有一种十分投入的热情,每每看到她那激情的发言,我真的感受到拥有这样雄厚哲学功底的她,没有任何理由不在哲学的殿堂里稳稳地占有一席,甚至是重要的一席。
毕是我的一位老乡,因为老乡,自然与她接触起来显得很自然。她十分好学,虽然自己在管理工作的岗位上事情头绪很多,但她总是能够利用难得的“空闲”从事她喜欢的事业,这本身就是一种难得、一种可贵。她与贺一样也是在国内名校出炉,有着令人羡慕的学术经历,良好的环境铸就了她浑厚的哲学底蕴,扎实的基本功使她谈起话来信心和底气都十足,让人不得不叹服,她真是一个极富有哲学天资的难得的人才。她总是一语惊人,看问题总是十分犀利,谈起话来又总是那样谦逊,让人感到,拥有这样的才女的社科院是其的荣耀,中国哲学的振兴在中国社科院,而在社科院,从她身上又总是能够透出一种振兴社科院中国哲学的希望和惊喜。
二张也是极具哲学天份的两个女孩。她们人很聪颖、思路敏捷、似乎都有着天生的哲学素养,不要看她们身材都很弱小,但是,她们在学术观点上从来都表现出用自己的大脑独立思考的品性,而且谈起来自己的观点,激情中充满理性,让人折服。红安是一位湖南的妹子,湖南妹子那种天生好强的性格在她身上体现得恰到好处。她很勤奋,也富有哲理,经历了浓厚理性锤炼的她虽然年轻,但学术上却显得成熟中透出一股难以抵挡的灵气,看看她那充满深刻思想的博客,就可以预见,她是一个感情丰富、对哲学有着独到的领悟、很会享受生活的人,她以自己的方式体验着人生,沉浸在哲学思维所带给她的无穷乐趣里,她很会生活,她也真正从哲学中饱尝了生活的意义。羽佳是一位十分可爱的学习伙伴。她虽然出身名门显贵,但是,我们似乎在她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平凡、朴实的她。不过,她的平凡和朴实并非如我们通常所说的那种普通,在她的平凡和朴实中,总是让人们感到她是那样的自然和美丽,而且平凡和朴实中还时时地能够透出一种哲学的睿智,她的哲学功底可以说用“雄厚”都难以恰当地表述。北大的博士,中国社科院的博士后,这些闪亮的光环似乎预示着她几乎将中国哲学的学术资源一人占尽,在她身上,有着北大人那种思维上的敏锐和自由的精髓,也有着社科院治学的严谨和扎实,再加上她的勤奋,让人不得不感到,在她的这种平凡和朴实中,蕴含着一种哲人所具有的天生潜质,哲学的未来似乎终将要为她所拥有,哲学事业的未来也因为有了她这样一位才思敏捷的专业研究人员而变得大有希望。
李师弟是一位英俊少年,他天生就具有一种勤奋的面相,他靠着自己的勤奋从一名中学教师考入了社科院这座中国学术的最高殿堂,也正是因为他的勤奋,使他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一路高歌,成绩斐然。他深深地意识到,在哲学上园地里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勤奋是通达成功的唯一的希望。正因为如此,他能够珍惜在社科院学习的时时日日,除了上课、研究之外,每周还从研究生院跑到社科院参加每周由诸葛无能主持的读书班,而且两年多来从未间断,可以说,在他身上的进步是最最显著的,他用自己的勤奋捍卫了自己在学术上的地位,让人们在面对他的时候,不得不承认,李师弟绝对是一位不能忽视的才子。当然,看到他的每一点进步,作为我来说,最最感到高兴。我相信,他的未来应该是美好的,他的哲学梦想也一定会变为现实的。因为我相信,上天总是会将最美的收获赐给天下最最勤奋的人的。
这就是我们群体中的几位主要成员,是我学习中的好朋友。这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这是一个自由组合的群体,这是一个放飞理想的和谐群体,这是一个充满激情思维的群体,这更是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群体,这还是一个让人感到一种哲学创新希望的群体……有了这样的群体,有了一群充满哲学睿智的年轻学术骨干,哲学的未来绝对不是“贫困”,“贫困”垂青的只能是那些“无根”的喧嚣,没有厚重感的意义的匮乏……
——2006年6月30日于社科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