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庸》释疑(2)什么是“天命”?

(2007-04-20 08:24:59)
标签:

文化

子思

中庸

传统文化

新燕顿旺

儒家思想

天命

分类: 《大道经纬》(完稿)
《中庸》释疑(2)什么是“天命”?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上天赋予的气秉就叫“性”,随顺天赋秉性而行就叫“道”,修明这样的天地大道就叫“教”。道是片刻不能离的,能离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戒备、谨慎于他所看不到的,担心、忧惧于他所听不到的。没有什么比隐暗之处更能表现(人品),没有什么比细微之处更能显露(人心),所以君子特别谨慎于独处的情境。

 

什么是“天命”?就是宇宙万物的天赋秉性,“天地之大德曰生”,它其实就是一股生生不息的能量。也可以这么说:天命就是宇宙万物形而上的生命理体。孔子五十知天命,就是通达了这样人我合一的“一大命”。子思将天命称为性,就是指人的天赋气秉,所谓“喜怒哀悲之气,性也”,“四海之内其性一也,其用心各异,教使然也”(郭店楚墓竹简《性自命出》一文,被认为出自子思)。性,人人一样,个个都完备无缺。

“天”在汉语中有多种含义。比如天空、每一天的时间,也代表人形而上的本体——“天理”、“天命”的含义,是抽象的符号。“道”也有多种含义,比如道路、引导、道德品质、法则规律等。这里指形而上道,也就是宇宙人生的终极真相,运行的法则。“率性之谓道”,随顺天命的规律,随顺人天赋的秉性就是“道”。所以它是与生俱来的,随性而显,自然就“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了。《论语·里仁》也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仁,即率性之道的亲仁特性。“修道”是“修明”大道,而不是“修得、修来”一个道体,因为道不是修来的,而是本自圆成——“可离非道也”,我们只需显明、遵循它就行了。让人懂得随顺天命,这便是圣人所行对社会人心之教化。关于性、道、教的话题,《中庸》后文还会谈到,但是从发挥“诚”的角度出发的,表述不同,其义一也。

率性之道须臾不可离也,所以修道的君子懂得在自己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同样保持谨慎戒备,不放任自流。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所以修道懂得“无事闲观一片心,有时且念十方佛”,懂得“于无声处听惊雷”,就事半功倍了。“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一句的解释五花八门,比如“不在隐蔽的地方表现自己(逞个人私欲),不在细微的地方显示自己(露出自己的本相)”、“即使在隐蔽之处,或在细微的事情上,也没有离道的表现”、“没有比隐藏更明显的了,没有比微小更显著的了”等等,其实都经不起推敲。如果在隐藏、细微之处显现的是自己的“本相”,那还谈什么人性本善?还明明德、修道干吗?既然道不可须臾离也,那怎么才算是“离道的表现”?而“没有比隐藏更明显的了,没有比微小更显著的了”就更不知所云了。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莫是“没什么、没有”,见通“现”,显现。而“莫见乎隐”则含比较的意思:“没有比隐暗更能显现的”。后文“莫显乎微”也一样。换句话说,要看一个人的人品、修为,就应该在隐暗、微细的地方多加考察,而不要凭“公众形象”,那往往是伪装出来的。电影明星们表面看起来多么地光彩照人、典雅高贵,总是在屏幕上扮演英雄,在媒体面前表演爱心,可实际上呢?他很可能是个混蛋,心灵肮脏,性格怪癖,行为猥琐。我们想试图了解一个人也应该这样,看他在言行举止中不觉意表露出来的细节,就能知道他是否狂妄、卤莽、粗心,或者自卑、拘谨、敏感等等。

天命之道,人之本具,所以修道的关键就在“慎独”,时刻显明天赋明德,克服习气烦恼,此为达致“中庸”的必要前提。所以,《中庸》开篇就谈天命,与《大学》开篇就讲明德一样,都是要拈提出修道的终极目标。而“君子慎其独也”,更与《大学》如出一辙,足见其内涵精义的一致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