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庸》释疑(3)什么是“中庸”?

(2007-04-22 18:02:13)
标签:

子思

中庸

文化

新燕顿旺

分类: 《大道经纬》(完稿)
《中庸》释疑(3)什么是“中庸”?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zhòng)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喜怒哀乐还未发露之时,叫做“中”;发露而能恰到好处,叫做“和”。中,是天下万物的本源;和,是天下万物运行的通行原则。运处中和,则天地得其位也,万物得以繁衍不息。

 

什么是“中”?程颐解释“中庸”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在这个基础上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真能这么解释“中庸”吗?最好请程颐、朱熹参观一下今天的公路,一准气得他们直跳脚,大叹道:“为什么不行中道,为什么不行中道!”可不是吗,公路上的汽车、行人,皆靠右行,又偏又倚,不是他们的“中庸”之义。“中道”倒是有,那是铁栏杆!所以什么叫“中庸”的确是一个高深莫测的问题。

子思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是用人的心情举例,不是概说。“喜怒哀乐之未发”时,天命之“性”处于平常的状态,还没有用“情”,就像汽车还没开动,前后左右都可以去,无可无不可,叫做“中”,它代表了事物的静态,静则意味着发展变化的各种“可能性”。“发而皆中节”,好比车已经开动了,但是无论是前进、后退,左拐、右拐都能符合交通规则,叫做“和”。中节的中是符合,节是规范、节度。“中节”就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请大家注意,这里有个大问题:子思光说“发而皆中节”,那怎么才能“发而皆中节”?想什么事都能至善至美,哪有那么简单!所以我先帮大家把这个大问题提出来,让大家抱着这个问题来读《中庸》,则全篇纲领就好掌握了。

子思接着引申“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这才是“中”的概说。中,就是万事万物的本源、本来面目(体)。“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就是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通行原则(用)。换句话说:中,就是“天命之谓性”;和,就是“率性之谓道”。但是,“率性”可不是“任性”哦,不是胡天胡地乱来、随顺习气欲望。性是纯善无比、一体同仁的天性,不是习气。一旦混淆这两者,人就堕入魔途了。“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才是“中庸”真正的定义。中庸就是用中——致中和!也是“率性而行,皆中节”的意思,所以中庸就是道啊。庸不是“平常也”,也不是“不易”,而是“用”,恰恰是“变易、运用”的意思。宋明理学之所以死气沉沉,与错解中庸“不易之谓庸”不无关系,完全搞反了。

《论语·雍也》一篇也说得很清楚,中庸其实就是“仁者静、智者动”。仁,就是这里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是天命之性的本原状态;智,就是“发而皆中节”,灵活运用而能恰到好处。所以“中”是体、原则,“庸”是用、方便;中是理,庸是事;中是真空,庸是妙有;中是仁,庸是智。故而“中庸”就是对“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概称,是对“道”更详细、具体的描述而已。致中和,致是“运用、安处”,也不是朱熹所谓“推而极之也”的意思,能时刻运用、安处于不动的“中”,和应变而能恰到好处的“和”,就是天地万物率性而行的大道啊——“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的万德万能,不能领会,就像存在银行而忘记密码的存款,得不到受用。领会到“中”,不能率性而行,就可能在用“中”时迷失自我,误入歧途。所以“中庸”既变化无穷,而又圆融无碍,它所代表的体与用、静与动、阴与阳只是道的一体两面,而并非有二,这点一定要清醒认识到。

我们将《中庸》开篇两段呼应起来,就能清晰地看到子思对“中庸”的定义。中的含义并不是“中间”,而是本源,事物最初的形态,“喜怒哀乐之未发”时的静止常照状态。发,就是“用中”了,“用中”的通行原则在于“和”,即符合一定的规范,恰到好处!高兴没问题,别忘乎所以;愤怒也没问题,别被怒火淹没了良知。所以,事事都能恰到好处才叫“中庸”,而不是一般人误以为的凡事不好不坏选中间,那是叫“平庸”而非“中庸”。“中庸”实际上就相当于《大学》所说的“明明德于天下”,它是一门必须要经过不断地学习、实践而后才能有所领悟的高深智慧。

这两段能弄明白,“中庸”就彻底懂了,后边读不读无所谓。古人写文章的习惯就是这样,把最核心的结论、最重要的观点一开始就告诉你,因为那时候读书不易,也没有纸张,所以精华都放在前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