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趴体的过度诠释

(2007-11-28 21:04:02)
标签:

生活记录

party

派对

时尚

趴体

服装

道具

配饰

烟斗

语言

感悟随笔

秋季,是各个品牌忙着发布新品的季节,所有的发布会、新店开业、走秀完了以后,势必要有个“趴体(Party)”。这轮趴体季节过去以后,马上又临近元旦了,新年趴体此起彼伏。然后又是春节,各大机构的年会趴体又陆续上演。前辈陈冠中先生说过类似这样的话:北京像沙漠,时尚趴体就是沙漠里的绿洲,对北京糟糕的交通,糟糕的服务,在你走进时尚趴体的时刻,就都可以忘却了。

 

有幸,出于工作的需要,我经常得混迹在各种“绿洲”里,时不常还得筹备出几个“绿洲”来,供嫌弃北京实在生活的人逃亡。时候长了,对趴体,也有了一些过度的诠释。

 

服装
在北京参加各种时尚趴体的,来回来去就那么几百人。有的人,你想不碰见都难。一个身材肥沃的女人,黑衣白肉,黑衣上坠着大面积的水晶贴片,好像鱼鳞,生动而立体地刻画着每寸肉的蠕动和颤抖。四目相接,只感觉眼神相熟,颔首示意。一旦辨明脸庞,确认身份,就难免要拥抱在一起,脸颊相蹭,嘴巴夸张地喊出亲嘴声音:“姆-啊”,“姆-啊”,以示没有忘记对方是谁,也像别人表示,“我们两很熟”。。。寒暄几句,就彼此在视野里消失。我很怕别人衣服上的水晶片儿或者金属片儿。那一坨耀眼,让这个本来印象不深的身影,强迫地留脑海里,挥之不去。那感觉就像刚刚拥抱过一堆碎玻璃渣子,老想低头检查自己的浑身上下,看被扎破了没有。

 

口音
在北京的时尚趴体上,嗲嗲的闽南口音和广味儿鸟语,都不如前两年吃香了。目下最流行的,是那种特“侉”的北京话。这种“片儿汤音”,与“台湾腔”的一大区别,就是难以模仿。首先南方人肯定学不会;再有就算精熟普通话、善于模仿台湾腔的东北人、中原人、西北人,也学不会;就连近在咫尺的天津、秦皇岛、石家庄人,如果没有在北京熏陶十年以上,也难以乱真。台湾腔需要嘴上肌肉紧张,很容易;北京腔恰恰需要放松,这就难了。各省人民只要一“侉”下来,就难免原形毕露地带出家乡口音,分寸不容易拿捏。所以,这种“胡同腔”,不仅象征着“酷”,也象征着根红苗正,象征着共军或者满清的贵族血统。不过,我还是不能理解下面的情景:高贵女士,背靠吧台,大大咧咧地操“扯娘们儿”腔的北京话跟老外侃大山,冷不丁回头,对中国侍者说段儿京味儿英文,要杯酒。侍者一犯愣,还是准确地执行了她的命令。然后她端着酒杯又回过头去,继续用北京话扯淡。

 

配饰
其实,衣服、鞋、首饰、包,基本上都是女人穿给女人看的。女人用配饰相互交流、相互攀比、相互传达着各种潜台词。只要不是特别难以忘怀地难看,这些东西都不会引起男士的注意。男人的目光,通常都有本领绕过配饰,直击身体的轮廓,或者含蓄一些,停留在脸庞和眼睛上。因此,一位腰长臀大腿短的女士,就算穿上恨天高的高跟鞋,在男士的印象中,她的倩影仍然会是“一位五短女站在高跟上,脚后跟上边就是屁股”。我认为技术含量高的,并不是对配饰的选择,而是对它们的驾驭。不会穿高跟鞋的女人,偏要蹬起12公分的高跟,就很憨态可掬了。憨态有几种,一种是走路踢里沓拉、托泥带水的,原因可能是鞋子大了。另一种是步履沉重,左右摇摆,原因是双腿短粗,臀大肌过于发达,双脚肥硕,鞋太瘦,鞋跟儿太细。除了身材和鞋子的匹配,技术也很重要。女人穿高跟鞋之所以美,在于能与鞋融为一体,脚腕子自由转动、像驾驭普通平底鞋一样驾驭高跟鞋,走路时膝盖伸直,高跟就增加了腿的长度。技术不好的女士,脚腕力道不够,只能用膝盖的过分弯曲来带动高跟鞋,这样,小腿反而成了鞋跟的延伸。不像穿鞋,倒像是踩高跷。窃以为,不善于驾驭高跟鞋的女性,最好穿长裤、船鞋。安全,舒服,也显得挺有修养内涵。

 

表情
趴体上的笑容特别多。因为噪音太大,每个人又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精神不集中。听不清楚的时候,只好会心地笑,以示听明白了。经常,是说话的人先笑,听的人随着笑,这种笑没有“听懂了”作为后盾,很心虚,一般只咧嘴,不出声 ------ 反正音乐声大。最怕干笑,女性的声带能挤出各种音色的干笑。干笑通常来自老于趴体世故的女士。她们的听觉,早就练得能在高分贝噪音中捕捉最细碎的八卦。干笑可以暖场;干笑是一个圈子的通行证;干笑可以逃避难以回答的尴尬问题;干笑同时也具有杀伤力。比如某君的一个笑话博得了数位女士的干笑,那么此君首先要明白,女士们给足了他面子,让众人看到他的幽默感和人缘儿;同时他也该意识到,自己的笑话无聊之极,因为女士们已经用笑声告诉他,她们没有真的被逗乐。总之,在趴体上,如果你听到放浪刺耳的干笑,就如同在战场上听到“点射”的机关枪,碰上行家了。

 

道具
不能老挖苦女士们。写个男的吧,说说烟斗。在趴体上抽烟斗,也是一桩很有意思的事情。趴体上,香烟无可避免,那是嚣张放松;少数人抽雪茄,那是高调享受;烟斗呢?据说那是思想和智慧的标志,能表现出有天赋的气质。可是直观地看去,烟斗所能展示的唯一天赋,就是让一根儿着火的管子,既不熄灭,也不烧着或烫着自己和他人。冒出来的烟,就仿佛一道墙,把自己和庸俗的芸芸众生单方面地分隔开,烟斗后面,就算最龌龊最不自信的脸,也显得高傲而冷静。潜台词是:“别跟我说话,因为我抽烟斗;我高兴的时候,会找你说话,你无权不理我,因为我是放下烟斗跟你说话的!”其实,甩掉一切带感情修饰的语言,纯用技术动作来描述吸烟斗的话,只不过是:“以变化的节奏吸吮一根握在手里热乎乎的管状物”。如果您那么乐此不疲,还不如找另一个男人,去嘬他那根。。。。。。

 

知音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在趴体上,你讲一个故事,四个人围着你听,讲着讲着,突然一个听众被一个热情的、穿一身亮片儿的朋友上来打招呼,拥抱、亲吻,拉到一边寒暄。你少了一个听众,有点儿失落,可还是继续讲下去,因为还有三个听众呢。结果那个第一位被拽走的人,回来给这堆人里他的一个熟人介绍那位新朋友------她没介绍你,因为出于礼貌不想打断你讲故事的雅兴------现在你就剩两个听众了。然后有一个拿烟斗的男士来找这两个听众中的一个说话,这个听众无法拒绝,因为人家可是放下烟斗来主动搭讪的!现在你就剩下一个听众了,你慌了,想赶快把故事讲完,故事还没到高潮呢。可就在这时候,最后一个听众的女朋友过来了,说没意思鞋跟太高脚疼要回家。最后一个听众也走了。你知道怎么样让这种尴尬变得更加尴尬么?就是去找第一个走开的听众,把笑话讲完。就算你的故事再好玩儿,也只能换回干笑。那样,你非痛恨绿洲,想念沙漠不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模范短信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