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记录手机短信 |
手机丢了,只好买个新的。对于手机,我永远是用到它能为我服务的最后一刻。因此,我和新手机经常有三年以上的代沟。拿到新手机,尽管是十年如一日地只用的那一个牌子,也得被迫研究各种新鲜的功能,否则根本不会用。
发现,短信上有一个功能叫做“范本”。就是把你懒得用逐字按键输入的,或者一边开车一边输入不方便但又必须及时发出去的常用语,都预制好了,你只要打开“新建短信”,插入这些范本,就可以直接发送了。
范本里,有“堵车,晚些到,抱歉!”;有“我在开会,晚些打给你。抱歉!”;有“我现在正忙,稍后给你打过去”;有“我XX点到”;有“会议已取消”;还有“老地方见”。。。。。。我实在赞赏这些人性化的设计,有了这些范本,每天我的大拇哥至少可以节约30%的能量了。尤其对于我这种因不太有“短信品”、“MSN德”,屡遭同事亲朋诟病的人来说,真是能挽回不少声誉。
而当我看到“我也爱你!”这个范本的时候,则不得不由衷赞叹:“科技以人为本!”了。
这个范本的设计,原来大有道理。“我爱你”不在范本里,而“我也爱你”却在,这说明主动说“爱你”,是要费力气动脑筋的。相对而言,回答“我也”,就轻松多了。都市人那么忙,需要那么多范本语言来约时间、推迟、取消、致歉,当然没有时间去思量,到底爱不爱你了。反正,你爱我,我就爱你呗。还有就是“我也爱你”必定是用来答复“我爱你”的,所以不会不小心发错对象。就算真的不小心发错了,收件人也会因为这个“也”字而知道这是个错误信息,因为自己不曾发出过不带“也”字的那第一句。
小时候看古典文学,《红楼梦》里的苦命人儿们,用尽短短的一辈子,也没说清楚“我也爱你”这么一句话。《牡丹亭》梦里、人世、阴间地换位忙活,终于找着了“我也爱你”中的“我”和“你”到底是谁。《西厢记》算效率高的了,多亏红娘没少费劲。
后来偶尔领教过秦汉林青霞那拨儿人演的言情剧,台词里大宗批发“我爱你”和“我也爱你”,但一般都是哭着说出来的,附送大量的“即使”、“难道”、“可是”、“任凭”的排比句。真是“好严肃、好严肃”的垃圾啊。
现在名符其实地“弹指一挥间”,“我也爱你”就搞定了。言情的效率,与时俱进。
做事情,有会议记录范本、意向书范本、报价范本、合同范本、账单范本。目的都是为了让你做每件事儿都更便捷,不出错不改错。说白了,也就是更快,再说白了,也就是单位时间里可以做得更多。
可是人们抗议了。做那么快,哪有那么多脑子想啊!于是乎,想事情的范本也出来了,MBA教案、方法思路、解决方案模块。人们刚想说,我不愿意这么并且你不想接受的时候,就发现已经落后了,因为已经有别人使用范本了。于是赶紧追,花了大价钱、大时间,终于用各种范本把自己武装到思维了,才发现,更忙了。
可是人们又抗议了。这么多事情要做,这么多事情要想,饭都没时间吃了!没关系,快餐来了,套餐来了,各种各样的饭的范本摆在面前。大家过起快餐生活。
可是人们又抱怨了!做事快,想事快,吃饭也快,就更不明白,为什么还是没有时间谈恋爱?其实是有一点儿时间谈恋爱的,可是因为做别的事已经太快了,开始适应不了恋爱的节奏。所以恋爱的节奏也得跟上。效率已经高到第一次见面就上了床,还不行,还得交流呢!可是没范本啊,怎么交流呢?心里发慌。这不,“我也爱你”的范本就及时雨般地被种植在手机里头了。刚想清醒地判断一下,刚想清高地抬杠:“绝不用手机范本里的词谈恋爱”,恋爱可能就飞走了,因为别人已经更快地用范本回答了“我也爱你”。
没关系,再接再厉。做事有范本,为了能做更多更好;想事儿有范本,为了能想更多更好;“我也爱你”有范本,也是为了能“也爱”得更多更好,多谈几份儿恋爱,太方便了!
按手机上的排列,“我也爱你”这个范本下面,就是另一个范本“谢谢!”。我恶作剧地想,如果一个人,接到了“我爱你”的短信,忙碌回复时不慎选错了范本,答了一句“谢谢!”,咋办?那对方的表情一定是非范本所能归纳的经典。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