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今天莫斯科有两座地铁站、接连发生爆炸案的消息时,我突然想起了一部电影的名称——“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但是,莫斯科的今天,注定充满了泪水。目前,这两起被定义为“恐怖袭击”的案件,已经造成了至少37人死亡,65人受伤的悲剧。
警方的初步调查结果是:其中一座地铁站的爆炸,其威力大约就有3公斤TNT当量,而且,很可能是一种自杀式袭击。
我2005年去莫斯科采访的时候,曾经乘坐过莫斯科地铁。这条历史悠久的城市动脉,共有300多公里长,拥有150多个看起来颇为壮观的地铁站,每天大约都有900万人,是通过这些隧道交通工具,往返穿梭于莫斯科的,全市40%的公共运输,依靠地铁系统来完成。所以,这场连环爆炸案,无疑是震动了整个俄罗斯,也考验着梅德韦杰夫和普京的政治承受力。
列车或地铁由于人员密集,防范难度较大,很容易成为恐怖分子下手的对象——去年的11月27日,曾在2007年前,因为人为原因出轨、造成60多人受伤的“涅瓦号”特快列车,就再次被人爆炸,数十人伤亡。
事实上,莫斯科地铁也不是第一次遭遇到爆炸袭击了——6年前,2004年的2月26日,恐怖分子也是在这里引爆炸弹,当场炸死50个人,130多个人受伤。也是在这一年的8月31日,又有一名自杀式袭击者,故伎重演,导致10人死亡,51个人受伤。当然,在这一年中,在俄罗斯发生最大的惨剧,莫过于发生在俄罗斯北奥赛梯共和国的“别斯兰人质事件”,这场针对众多幼小学生的绑架案,一共让330多人死于非命,其中,包括186名儿童。曾果断处理过2002年莫斯科大剧院人质绑架案的普京,在历经了2004年别斯兰惨案之后,在电视讲话中依然显得很强硬:我们坚决不与恐怖分子进行任何谈判,“无论是作为总统还是普通公民……我们别无选择。”
对待存在多年的车臣叛乱者,普京更著名的一句誓言是:“恐怖分子在哪里,我们就要打到哪里。如果在厕所里遇到恐怖分子,就把他们直接溺死在马桶里!”
从1999年之后,车臣地区的武装叛乱和接二连三的恐怖袭击,一直是困扰俄罗斯政府的头等大事。不能不说,普京的总统连任机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拜这些“恐怖袭击”所赐,因为俄罗斯的民众,太需要一个立场强硬的领导人了!但问题是,车臣的头目、前总统马斯哈多夫,和被称为匪首的巴萨耶夫,先后都被俄罗斯军队消灭了,每一次,俄罗斯人都认为叛乱势力“大势已去”,剩下的小鱼小虾已无足挂齿,可是,令人想不到的是,俄罗斯境内的不安全隐患,却没有减少多少,群龙无首之后的恐怖势力,反倒有一种蔓延的趋势——我看到,罗戈日金,也就是俄联邦内务部的副部长兼内务部队的总司令,不久前,在莫斯科的记者会上表态:“由于俄罗斯的打击力度逐年加大,北高加索地区的局势,虽然仍很复杂,但已在控制之下。”他还说,去年配备了重型装备的俄罗斯内务部队,在这个地区一共摧毁了120个非法武装基地,打死230名非法武装人员。特别是,进入2010年以来,一些恐怖组织头目,还相继在俄罗斯警方的特别行动中被击毙……但罗戈日金没说的是:与此同时,北高加索地区,还发生了很多起公然袭警的事件,已有数十位警察死亡。
今天的爆炸案发生之后,有媒体提起来,去年的8月21日,有一个名叫“烈士军”的车臣武装,曾通过网络发表声明说:要对俄罗斯中央政府发动一场“经济战争”,他们准备袭击的目标,主要就是天然气和石油运输管道、发电站和供电网络、交通要道……等等。但当时的克里姆林宫新闻发言人,还认为这些人的表态是“愚蠢的”,不准备发表评论。几个月之后,“涅瓦号”特快列车就出事了……
对于俄罗斯而言,车臣地区的分裂问题由来已久了,长期的民族对立情绪、某些极端的宗教原教旨主义盛行、和两次“车臣战争”的惨烈,肯定无法让这个地区短期之内归于平静。作为俄罗斯最重要的战略要冲,俄罗斯不会、也不可能放弃对车臣的控制。但在俄罗斯急于想发展一下经济的时候,这个后院的频繁起火,所威胁到的,已经不仅仅是俄联邦政权,还包括许多普通俄罗斯人的生命,加强反恐力量,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俄罗斯一国的事情,国际合作也很重要,毕竟,没有一个人愿意宽恕那些反人类的恐怖主义犯罪。但是,我们也要主注意到:仅仅依靠强力打击,也是不行的,一个国家对于社会民主的制度建设,以及教育、福利、基础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才是能否彻底消灭分裂主义的决定性因素,这方面,我想梅德韦杰夫和普京,以及对于国家的未来、充满着渴望的俄罗斯人,都应该有所考虑吧?
当然,单从这件事情上看,要加强防范恐怖袭击工作的,恐怕,也不仅仅是莫斯科的地铁要完成的工作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