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没什么不好

(2009-11-12 23:11:12)
标签:

杂谈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这几天在媒体上是个“热词”。其实,在高校招生这个问题上,由中学推荐、保送自己的学生免试上大学,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现在高校从“计划招生”变成了“自主招生”,问题就出来了——况且这次定下规矩的、还是像“北大”这样的全国一流名校!

 

       毕竟中国太大,地区间、甚至同一地区内的教育发展都很不平衡,所以,国家在高校的招生方面,地区名额分配、民族平衡、特长加分等等……才会应运而生,但是,这些本来是为了创造公平的举措,却陆续在身份歧视的户籍政策下、以及金钱和权力的干预中,被演化成了一种新的不公平,也造成了一系列教育考核方面偏执或极端的做法,这才导致了大多数人都在呼吁“高考招生方式改革”,包括用推动“自主招生”的方式,来革除目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但现在的问题是:能够有资格向北大推荐学生的,估计多数都是大城市的重点中学,他们本来就是享受了过分溺爱的教育投入,现在再给了这种特权,这岂不是剥夺了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的机会?如果你北大是私立大学,怎么招生,纯属你学校的自由,别人根本管不着;而现在的北大,恰恰又是公立高校,换句话说,这么多年来,可都是全国的纳税人在供养你呀,你凭什么敢厚此薄彼呢?这样做公平吗?

 

    这也就是许多教育部属的全国高校、在招生方面越来越“本地化”后,被人们百般诟病之所在!但学校也觉得很冤——我毕竟不可能全国流动办学,既然在一个地方,就肯定要受到一个地方政府的恩惠,我多招点本地生源,有什么错呢?

 

    看到了吧?高考改革,永远不可能是单方面的改革,它的上游——中学,和它的下游——高校,都必须进行相配套的制度和产权改革——比如,我就时常空想:能不能把“属于全民”的北大干脆股份化,把股权全分配到每个中国人头上,然后再根据市场规则交易、集中股权,这样它就名正言顺地成了私立学校了!这样人家再招生,谁还有资格指手画脚呢?

 

    当然,这仅仅是空想而已。不过,如果真要等着所有理想化的改革全都完成,然后,再考虑学生公平遴选的问题,我看,恐怕又要耽误好几代人!毕竟,现在“校长推荐的名额”,最多不过才占到招生总数的百分之几嘛,又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想要“玩猫腻”的难度很大。而且,我们还可以设计二次或三次的甄别推荐机制,包括退出机制,譬如经过大学的检验,不合格的学生,最后不仅你本人必须得走人,负责推荐你的中学校长今后也没资格再推荐人了……我奉劝大家,最好能宽容一些:一来,这么做最大的好处,是有利于改变中学和高等教育中的“唯分数论”;二来,它的实现,也能推进中学或大学自身建设的公开化、制度化。否则的话,你就算不搞“校长推荐制”,拿现在的高考举例,难道就一定不存在权力和金钱所造成的不公平?所以,与其让他们偷偷摸摸地干,还不如光明正大地拿出来让大家监督、议论,“人言可畏”在高校招生问题上,我看倒更称得上是个“褒义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