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有勇气,一刀砍断自己的四根手指呢?苏州吴江的一名富家子弟,就采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抗议家长让他“继承家业”的好心。这位名叫吴强的、23岁的年轻人,刚从大学毕业不久,他一直热爱动漫,并希望以此作为未来事业的方向,但他的家长们,却竭力劝说他放弃这个爱好,要他“接班”来执掌家族企业,吴强对此很是反感,于是前两天,他挥刀自残,至今还在医院里救治。
与他创业的爷爷相比,吴强可以被称作“富三代”了。所以,媒体把解读的重点,就放在了“富三代如何接班”的问题上,报道说:仅在苏州,私营企业的总数就已超过了14万家,而这些企业的始创者们,大多都已过花甲、甚至到了古稀之年,接班问题可谓迫在眉睫……
我认为:媒体人“见微知著”的本领,很重要,但是,光凭小伙子吴强一时的冲动,就推导出“富三代”都不愿承继家业,将令民营企业后继无人,这个结论却实在有些牵强!
为什么吴强会断指自残呢?你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年轻人,个性张扬,追求事业选择权和自主权,“视金钱如粪土、视身体如草芥”,吴强的这一刀,完全可与几十年前、年轻人“反抗封建礼教压迫”的私奔出走、拿起武器闹革命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呢?
一方面,我只看到了一个被财富养大、被长期溺爱的任性公子,完全缺乏与家庭或社会“理性沟通”的能力,动不动就靠玩命、自残来寻求认可和同情,这种极端方式的频现,完全可以解释为——是当代教育的失败。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吴强家长们的一意孤行,只一味强调财富的重要性,而完全不体谅孩子个人的内心感受,这跟长期以来,全社会都盛行“成王败寇”的价值观、而忽略企业与公民社会责任的理念,同出一辙,难怪人们总对有钱人缺乏尊重,“为富不仁”的说法一直流行。所以,就算富三代们在这种偏执心态的引领下,真的接了班,或者,让他同样偏执的家长们,继续执掌这个企业,我想,对整个社会而言,都是弊大于利!
但让我感到危险的,还不完全是吴强和他家人的偏执,而是新闻报道者,通过这件事所透露出来的、一个更加错误的观点——那就是:不能让财富“富不过三代”,吴强等人必须担当起“继承家业”的重任,否则,全社会都要替他们考虑这个问题!
我想起一句俗话来:这叫“皇上不急太监急”!关键是,你这种“急法”,有意义吗?姑且不论,中国的民营企业走了这么多年,早就该进入“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了,而企业做得越大,产权越应该是向社会开放,否则,大家为什么把企业叫做“公司”呢?从家庭作坊式的个体户、到独资企业、到合资企业、再到股份制企业,产权结构在进步、在发展,凭什么说,未来企业的掌门人,只能是家族的直系后代呢?现代经理人就不行吗?这也不妨碍吴强等后代子孙,继续以董事或者股东身份,享有财富的继承权啊?
另外,就算是“富不过三代”的说法成立了,变成现实了,难道对社会一定是件坏事吗?恰恰相反,我认为,这正是社会的进步!否则,为什么全世界都要制订高额的遗产税政策?为什么要制订反垄断法?这就是创造机会公平的制度约束。凭什么说,有钱的人必须子孙万代一定也有钱呢?
我突然想起,我的朋友秋风先生,三年前就写过一篇文章《“富不过三代”符合市场规律》。因为经济学理论坚定地认为:创造财富的并不是财富,而是人,是那种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按照米塞斯的说法:所谓的“企业家精神”,就是“基于对未来的预见而采取行动以获取利润的能力”。众所周知,市场经济具有高效配置资源的功能,只要市场是自由的、是法治的,那些该破产的企业,就让它破产吧;同时,我们又必须有一套制度,让那些不想破产、但又不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财富拥有者,能够很方便地将资源的控制权,交给那些富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以保证社会总体财富的增长。大家成天担忧“创业者退不退休、后人接不接班”,纯属瞎操心!
当然,这种“瞎操心”,万一再演变成“瞎掺合”,那情况就更糟了:在市场公平还缺乏制度保障,跻身全球五百强的“垄断国企”,与连贷款都艰难的“民营企业”,依然是“天上人间”的关系,政府就不能总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地滥搞什么“富二代培训班“,或者,对民营企业的经营指手画脚,这都属于行政权力对市场的过度干预,所破坏的是市场竞争环境,它只能逼迫企业的经营者们,更多地考虑与权力的关系,也更会造成垄断盛行、腐败横行。难怪今天,有许多的私营企业主,总希望让自己孩子来当接班人,而不信任职业经理人,甚至不信任政府,为什么呢?侵害企业利益的违法成本太小,造成社会信用严重缺失;而他们的后代呢?又不愿意总在“潜规则”的阴影下,为了挣点钱、像父辈那样忍气吞声,于是“接班不接班”,才会成了今天我们要探讨的命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