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GDP指标下的官员“习惯性说谎”

(2006-11-22 22:34:58)
分类: 骆新发言往期内容
    在对现实社会文化的批评中,我经常用到一个词:“习惯性撒谎”!

    国家环保总局和监察部,昨天联合公布了今年“第三批挂牌督办环境违法案件”。而“六盘水市副市长叶大川、当众欺骗国务督察组案”,在六个案子中显得特别“扎眼”,因为这涉及到“个人品德和为官诚实”的问题,换句话说:某些官员正在走向“习惯性撒谎”。

    那是今年的9月22日,这位叶副市长在向国务院“七部门环保专项行动督察组”汇报工作的时候,拍着胸脯说:“我们这里的空气质量,在贵州9个市里是最好的!在六盘水市境内,没有任何煤化工企业,水源保护区也没有任何工业企业”。但在随后的调查中,谎言很快就被戳穿:督察组发现,这个市竟然存在着30家以上的焦化厂,空气污染可想而知;居民生活垃圾和农用化肥,也都是直接排放到库区里,造成水质严重超标。

    难怪这次案件通报中,领导措辞极为严厉:该副市长作为国家公务员,严重违反了《公务员法》第五十三条“不得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和公众”的规定,不管从道德层面、还是法律层面,都到了无法容忍的程度,为此要追究他的行政责任,建议贵州省对其进行“行政处分”。

    堂堂副市长,为什么敢于当众欺骗国务院督察组呢?

    当然,首先是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作祟!这几十家污染企业,肯定是当地最重要的经济来源,自然要受到格外“保护”,而最好的“保护”方法,就是不让人知道!老百姓是瞒不住的,主要是不能让国务院督察组知道——家丑不可外扬!否则就会“影响城市的形象,影响官员的进步”。

    但“当众撒谎”不是件光彩的事,人多少都会有点紧张吧?况且一个副市长,面对国务院督查组的质询,真要“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撒谎,要么就证明,经过长期言不由衷的官场“训练”,此人心理承受力极好;要么就一定是事先做了足够的利弊权衡,掂量过各种损失和收益:弥天谎言一旦被戳穿,肯定会落得个身败名裂;但毕竟检查工作的人,在当地都呆不了几天!万一能蒙混过关呢?那就会赢得顶头上司更大的赏识!与其得罪督查组,也不能得罪顶头上司!在官场“潜规则”中,我们总能看到一群人,为了某种共同的利益缠抱在一起,有人挑选“替罪羊”为自己卖命而没有任何愧疚;也有人专门愿意替别人背黑锅而毫无怨言!所以在“六盘水事件”中,我们必须要追问:是谁在为撒谎者撑腰壮胆?难道,处罚了一个撒谎的副市长,就真能改变一个地方的制度生态吗?

    目前,治理环境问题的之所以难度大,其重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限制环境执法的“土政策”不断从中作梗,让企业的违法行为肆无忌惮,特别是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对国家法律和政府决定,阳奉阴违,甚至明目张胆违法乱纪。

    但要清除更深层次的体制弊病,还必须改变对干部的考核指标:在山西省所作的一份调查中,问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时,绝大多数老百姓的回答是:两者必须同步,缺一不可!而90%以上的市长或局长却认为:加大环保力度,一定会影响经济发展。这足以说明,大部分官员,把GDP看得比治理环境污染更重要。因为只有GDP才让自己高升,为了GDP,完全可以拿“牺牲环境”作为代价!

    正是在评判指标严重错位的情况下,国家环保部门的说法是:随着GDP的增长,我国污染排放量依然在进一步加大!而大部分地方政府的说法则是:我们的环境治理,已达到历史上最好水平!面对这截然相反的说法,请问:我们更该相信谁呢?或者问:谁没有撒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