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CHINA”中国正成为彻头彻尾的“拆那”!

(2006-05-31 22:16:11)
分类: 骆新发言往期内容
    今天是端午节。
    每到这天,许多文人都特愉快,因为不仅能吃到粽子,还能挣到稿费!光是讨论“端午”的来历,就有理不清、打不尽的“笔墨官司”!譬如一直有争论——端午节,咱们究竟要纪念谁呢?屈原?还是伍子胥?
    其实,这根本就是个“伪命题”!端午之祭,从夏朝的历法中就已经看出眉目了:什么是端午?五月初五,两个“五”碰到一起,这代表着阴气下降,阳气上升,炎热的夏天快来了,蚊虫复苏了,瘟疫光临了,据说鬼魂们也要搞“欢乐总动员”了。所以,古人形容这一日“五毒尽出”,可见原来并不是个好日子!而端午,自打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承担着“既要祭奠亡灵,又要祛邪避凶”的两大使命。于是,人们发明了一大堆仪式,不但门上要挂菖蒲、艾草,还要划龙舟、喝雄黄酒,再弄俩粽子尝一尝。后来,正好有了屈原、伍子胥这俩屈死的忠臣,所以“爱国主义”的主题也被加进来了!端午节,就是这样,在层层叠叠的文化积累中,演变成我们民族历史上、非常重要的“非物质遗产”!
    但今年,尽管我粽子没吃几个,可读了不少“学者级”人物借题发挥的文字,感觉还是有点“撑”得难受!
    比如屈原,有人就说,这个糟老头子根本不值得被我们这么推崇,就算他的“楚辞”写得再好,在政治上也是个低能、狭隘、软弱的家伙,人际关系都搞不定,空谈理想抱负,又没执行力。而且“自杀的,就是可耻的”,对“国家建设”没任何实际意义!如果照北京市最近出台的规定,上访者如果以自杀相要挟,还要被追究刑事责任呢!
    还有像上海同济大学、那位让我一直很尊重的朱大可先生,甚至“考察”出屈原不是投汨罗江自尽的,而是被人谋杀的。理由嘛,因为屈原是个情种,跟很多女人谈恋爱,还和楚王的妃子郑袖有点“那个”——搞“第三者”搞到自己领导的头上,屈原怎么可能还有善终呢?
    更有人写出洋洋万言,详细论述屈原是个同性恋,他特别喜欢宋玉,老对人家“好男儿”搞性骚扰!甚至有人还建议,就冲屈原的“性取向”,就可以把“吃粽子”变成同性恋的一种符号,让天下人都知道,咱们中国自古就是尊重人权的!就是不打击报复同性恋的!
 
    好在这是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不能说这些考证没有一点意义!我更不愿意随便给他们扣上“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帽子;毕竟,对于历史和权威,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具有“怀疑解构”的精神和勇气!但是,从某些浅薄的“糟践”,以及肆意妄为的“意淫”中,你难道看不出来?过分“功利化”的商业追求,和“哗众取宠”的娱乐心态,正在一点点蚕食学术的严谨与尊严!
    而对于本民族的“文化遗产”,今天的我们所欠缺的并非“怀疑和解构”,而是起码的敬畏和保护!就像《欧洲日报》的评论中,最近对北京城几十年来遭受的大规模拆迁改建做了一个精辟的形容:中国的英文名是“CHINA”,可现在,正成为彻头彻尾的“拆那”!一些重要的古建似乎幸免了,但是原来和这些大建筑唇齿相依的基本环境,比如城墙、四合院、胡同早已被拆得所剩无几了!
    古语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难怪在昨天,国务院新闻办的记者招待会上谈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堂堂的文化部孙家正部长,都对这种失去控制的“大拆大建”感到痛心,他说:“不能让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呀!”
    几天前,江西的鹰潭也发生了一场据说“声势浩大”的“拆那”行动。在一片“斧凿电锯”的震天响声中,那里老百姓的将近一千条龙舟被彻底“歼灭”。让你想不到的是,甘当“毁灭者”的竟然是当地政府。理由很简单:害怕端午期间,划龙舟的人太多,不好管理,容易导致安全和治安事故。干脆,眼不见为净,全给你毁了。反正一条船,赔给村民一两千块钱,我也不算理亏!
    也许公共安全,确实“至高无上”,因为它关乎政绩和乌纱帽。但是,究竟是你政府部门管不好呢?还是根本就懒得管呢?因为自己无能,就干脆因噎废食,一禁了之,一毁了之的例子实在太多了。而我们最传统、最优秀的民俗文化,难道要在这样强硬的行政手段之下,被“泯灭殆尽”么?
    从禁放鞭炮到毁灭龙舟,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异常可怕的行政思维:甭管你大伙合适不合适?只要我合适,就这么办了!
    简单,可能是一种“美德”!但当它被领导看作是“惰政”的借口,很容易就与“粗暴”拜了“把子”,最后,老百姓的所有正常的感情,统统可以被“忽略不计”,德政之“德”,也就“缺”得可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