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骆新发言。
最近,我常想起吴敬琏先生那句话:改革正在过大关。昨天,国资委下发的“解禁国企高管持股”的《实施意见》,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今天,媒体上的观点,大多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质疑。比如:管理层持股,算不算建立了国企法人治理结构了呢?这是否和我们主张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股份制改革”背道而驰了呢?万一管理层拿不出这么多钱,难免出现的不规范融资行为,谁来监督呢?我们不否认,经济学家马歇尔的那套“天才租金”的理论,但是咱们付给国企高管的“租金”还少么?况且,“激励机制”凭什么就只能先便宜了管理层呢?至少在这些问题上,国资委并没有做出强有力的说明。于是,处在争论漩涡中心的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只好非常谨慎地、做了个补充说明。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 李荣融:“管理层持股和股权激励的问题,先公布境外上市公司,然后再公布境内上市公司。我总的一句话:我的责任是首先把公司规范,规范了再做”)
但是去年,让中海油大伤元气的“陈久霖事件”,不也透露出:监管不到位,即便是境外上市公司,一样有被蛀虫掏空的危险。产权改革,如果受到恩惠的,永远只是一小部分人,那么,你有解释的权利,我也有质疑的自由。
前几天,本人不才,向铁道部门提出了一个小建议:“火车票能否采用实名制?”没想到这两天,在武汉真的就变成了现实。你想一次买五张以上车票,那就必须得把身份证凑齐拿过来,我要登记!如此“实名制”,我相信确实会给倒票的“黄牛”们,增添一些麻烦。但是,既然黄牛们,连火车站的发票都能开出来,区区五六个身份证,又岂能难倒这些“神通广大”的人物?身份证你上车都不验,卖票时何必多出来这道手续呢?人多与诚实没什么关系,北京站每天聚集上万个票贩子,他们只要来个攻守同盟,铁路部门用好心搭出的这道屏障,也就稀里哗啦了。咱们的许多制度,往往都是这样制订出来的:顾得了头,顾不了尾。
而在“春运”中,最庞大的乘车群体,恐怕还得说是农民工。我的媒体同行们,没少为这些人的利益呐喊,但最让我不舒服的是,大家喊着喊着,就喊出了“民工专列”这样的概念。因为是不涨价的“临客”,“民工专列”难道就成了超载专列?难道民工就只能面对最恶劣的服务?民工也是乘客,穷人也有尊严。“民工专列”的称呼一天存在,我们在服务上的贫富歧视,就无法消除!
在任何时代,都会有贫富差距。但是,如果我们认为社会的富裕,必须靠牺牲穷人的权益来获得,那么,这个社会,就永远不会太平。
吉林一个叫刘福成的穷人,这两天成了新闻人物。他的女儿患病,随时会死。为了救女儿,这位已经负债累累的父亲,逼得实在没招了,只好想出这么个法子:给富豪排行榜上的大富豪们写信,请求帮助。于是,施正荣、刘永行、黄光裕、陈天桥、鲁冠球、丁磊这些金光灿烂的富豪大名,第一次,被这个贫困农民的求助信,给串在了一起。
媒体这两天引领着公众,去关注富豪们的反映。对富豪而言,掏钱不是难事,关键是,如果你今天救了刘福成,以后还有张福成、李福成呢?再说,富豪们把企业做大了,是通过纳税来回馈社会的,并不是捐助一两个人。难怪许多人说,这个口子开不得,否则富豪们早晚有一天被掏光。这是公共媒体借贫民之手实施的对富豪的点杀,一次公然的逼宫。但为什么刘福成,在除了向亲戚朋友借钱之外,只能想到富豪呢?他为什么越过了地方政府?越过了社会救济机构?是他没想到,还是认为,这些根本没用呢?据说身在国外的施正荣,已经对他的下属做了交代,调查之后,我就捐。富豪的良心,不是我们要关注的,我们更应该知道,这个社会中,还有许许多多,想不起这几大富豪的刘福成们。对于隐藏在冰山之下他们来说,用这样的方式,成为新闻人物是一种无奈,更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哀。公民生存权利,难以保障的事例,绝不能就此而成为常态。
(东方卫视《东方夜新闻》之“骆新发言”第017期2006年01月24日播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