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湾三月初

(2023-03-02 21:51:21)
平台还没有倒,得换个题文方式了。
从年前至今两月有余,还是完成了不少篇幅的阅读,但其中寡淡与芬芳兼具,一是说明自己阅读功利性仍存,二是有些文字确实没有击中我。
《暂坐》是贾平凹的第几本已难以清楚了,但文字方式依然沉稳,看多了之后,还看出他常用的一些小套路,说明要求高产作家持续开拓创新还是有难度的。但也有过于老练之虞,所有人的说话略显机巧,超离了我的认知,或许也是圈子不同,这本书里的男角似乎就是贾的化身,他的圈子肯定是与文浸淫多时,稍微骚气一些也说得过去。或许万千世界中此类圈际是存在的,故事也没有多少离奇,但生活本就如此,能把繁琐生活通过对话、思想来牵连提升,确是一种本事。其中或许某一刻让人产生似曾相识,引生一些思考,不管是哲学性、生活方式、技能性、见闻性,不啻消闲方式而已了。故事比较简单,整个悚然听闻的题可以叫做“一个老头文人和10个女人的故事”,贼眉鼠目如我一开始就存在他们必发生点艳情事件的窥私驱动力,顺畅通读。贾老或许是借书中老头作一个揭箱展示,寓意反讽,作为一个有社会影响力的文化者,应该还是要管好自己的手和小弟弟的,事实或许存在,愿望还是要有的。贾平凹的近几本书可以明确看出,他对佛教是有深入研究的,信奉并且有所得,但不一定就是信徒,主要还是精神层级上的。
《三体》一、二、三看下来,感受一是太长了,二是类似商业电影,从开始你就认定了会有一个明确的结局且是逐层推进的,三是此类书籍不是我所倾心的,所以才有了感受一。我只能根据自身现有的科普水准去理解内容,缺少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天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储备,部分情节是看不懂的,刘慈欣根据以上这些知识根基探讨了一些他的哲学认识,也不能进行相应的推敲反馈了。从商业电影角度来看,又不是很紧凑,当预期将要发生一件比较重大的事件作为读者回馈时,事件发生后还有前述事件边沿人物漫长的经历篇幅,前面人物烘托了半天感觉结果变成了炮灰甚至泡影不见了,你说落差是不是有点。按照看商业大片的想法,结果是大人去乘坐了儿童版过山车,起伏还是有的,刺激感聊胜于无,根据他小说拍摄的电影流浪地球也这个特点。科幻性还是基于现有科学认识去拓展,将现在一些科学非可靠前瞻变成现实就行了,先不考虑其具体操作性,说白话就是只要结果,后在此景况下再想象一些配套的设施,可以无现有根基的,显得科幻一些,发生一些人常规遇到事情时所作的决断、选择、应对以及展示情绪、情感上的变化,外部环境无论怎样变化,人类世界的情绪永远是相同的,只是展现的舞台不一样。看到最后,出现了只是将其看完的自我催促感,再也不看科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消失前夜三
后一篇:糜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