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克内斯古城

标签:
旅游 |
分类: 行走故事 |
2月4日上午10点半,在非斯坐上巴士,1小时后来到梅克内斯。同车的当地人将我带到离巴士站稍远的地方,叫了辆出租车。司机将车停在古城东北侧的杰地德门外。这座城门建于穆瓦希德王朝时代,是梅克内斯最古老的城门之一。进城就遇到好心人,直接带到旅馆,还不收小费,纯朴的民风让刚离开非斯的我有点不适应。放下行李,赶紧出去转转。




梅克内斯起源于柏柏尔人10世纪前后在肥沃的萨伊斯平原的河岸上形成的小村落。自穆拉比王朝、穆瓦希德王朝,至马林王朝,梅克内斯都被作为军事要地得到了修整。17世纪中叶,兴起于撒哈拉沙漠的阿拉伯人费拉里族统一了摩洛哥,建立阿拉维王朝。第二代苏丹穆莱·伊斯梅尔定都梅克内斯,对城市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建造了有许多城门的三重城墙、城堡,陆续兴建了清真寺、庭院、粮仓和宫殿。这使得梅克内斯与非斯、拉巴特、马拉喀什并列,成为摩洛哥四大古都之一。















在广场南侧尽头建有极其宏大的曼苏尔门,它就是摩洛哥人引以自豪的北非最美丽、最著名的凯旋门。

由穆莱·伊斯梅尔动工,其子穆莱·阿卜杜拉于1732年完成。正式名字叫“曼苏尔·阿尔乔”,意为“改宗者的胜利之门”。因它由改信伊斯兰教的基督教徒所建,故得此名。


这座富丽堂皇的城门,中间设有巨大的马蹄形拱状入口,两侧有两座角楼,上面布满锯齿状的壁饰、拱状壁龛、用彩釉装饰的菱形花纹等豪华装饰。



大门的顶部是阿拉伯语铭文,写的是“我是摩洛哥最美丽的大门,我犹如夜空明月,无尽的财富就在我脚下”。从曼苏尔门左边的拱形侧门进去,





是拉拉奥达广场。当年穆莱·伊斯梅尔就是在这里检阅他的黑色禁卫军的。

古城的西侧入口是弗米斯门。它也是梅克内斯有代表性的门之一。两座巨大的角楼对峙左右,绿色的曲线花纹和黑色阿拉伯文字交相辉映,十分美丽,顶部尖突的马蹄形拱形成入口。镌刻着的铭文是:“我是充满光荣之门,光辉灿烂若夜空的满月。穆莱·伊斯梅尔建造,尊贵与荣耀印在前额,沉浸在无上幸福之中。”进入此门便是犹太教徒居住区。
位于哈迪姆广场的东北部,坐落在市场道路尽头的,是12世纪穆拉比王朝时代创建、14世纪又经过改建的梅克内斯大清真寺。大清真寺前就是建于马林王朝时代的布·依纳尼亚宗教学校。它的中心是有喷水盘的庭院,四周走廊环绕,有成排的学生用房。






内部和走廊部分装饰着马赛克、石膏工艺、木雕等,木雕和灰墁工艺形成的几何图案、纤细的植物图案,以及优美的阿拉伯文字,使这个寂静的空间色彩缤纷。










古城南半部,是开阔的王宫地区,穆莱·伊斯梅尔灵庙就在这里。穆莱·伊斯梅尔墓与清真寺并设的这个灵庙,装饰极其精美,被誉为伊斯兰美术的一大杰作。可惜关门了。




在王宫地区的南端,过去曾有过两个支撑梅克内斯城市机能的重要设施。一个是意为“水公馆”的地方,即使用驴、马从地下40米处汲水的贮水设施;另一个是粮仓和马厩。粮仓由平屋顶的地上部分和拱形天花板的地下部分组成。这是靠水流使仓库内保持一定温度的地下拱形部分。






库拜特苏法拉遗址。一片广阔的空地,分布着一个个小小的下沉窗口,为面积达40亩的地下空间提供光源。这个建筑类似皇家粮仓。

但是,历史上并未出现梅克内斯被包围一周以上的事情。穆莱·伊斯梅尔死后,首都迁到别处,梅克内斯作为王国的首都仅仅50余年便结束了它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