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会传教区二日游

标签:
旅游 |
分类: 行走故事 |
耶稣会传教士为了在早期基督教徒中独树一帜,怀着在南美大陆创建理想社区的强烈愿望,来到当时位于西班牙总督领地东南方的奇基托斯地区。英国人文主义思想家、政治家托马斯·莫尔(1478年-1535年)在他1516年出版的《乌托邦》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设想:希望能建设一个与污秽、丑恶的伦敦截然不同的理想社会。但他所阐述的这个理想到底由谁来实现,托马斯·莫尔本人并没有想过。随着新大陆殖民地化进程的深入,展现在传教士面前的是一片等待教化的“荒野”。耶稣会传教士从托马斯·莫尔的理想国中得到启迪,用有效的方法成功“教化”了印第安人。
耶稣会于1696年至1760年,在现今玻利维亚东部的圣克鲁斯省建立了10座教会统辖的模范教民村,并在各教民村中兴建了教堂。这些教堂拥有同一种设计风格,是深受印第安文化影响的南美宗教建筑中最美丽壮观的建筑。教民村中6个保存较好的于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它们是圣弗郎西斯科·萨维耶尔、康塞普西翁、圣安娜、圣米格尔、圣拉斐尔、圣何塞-德奇基托斯,全都位于圣克鲁斯北部和东部的环线上。要想参观这片区域,最好的方式是在圣克鲁斯参加旅行团,4天能游遍附近的主要村镇。只是,对于2月20日下午1点多飞抵圣克鲁斯,22日晚上8点半离开的我来说,满打满算,游览时间也就两天。于是迫不及待发邮件给当地旅行社,回复我的只有一家,说是时间太紧了,得有所取舍,且只能为我单独组团,费用较高。犹豫再三,最终禁不住那些美丽教堂的诱惑,想到以后也不会再来,便定下了。
2月20日下午1点多,在圣克鲁斯机场与旅行社工作人员碰头,一位帅气的中年大叔,名叫马克。跟他上了一辆白色越野车,很快办完相关手续,出发了。途中他提出两个方案供我选择,一是顺时针方向,即行驶6个半小时到达San Ignacio de Velasco,方便第二天参观附近的村子,但必须放弃圣何塞-德奇基托斯;二是逆时针方向,即行驶4个多小时到圣何塞-德奇基托斯,但第二天还得花5个多小时才能赶到其他村子。我选了第一个方案。
当晚8点半,终于赶到San Ignacio de Velasco,这里曾是耶稣会传教士传道区的商业中心。在街边餐馆吃过晚饭,入住一家简易旅馆。这里潮湿、闷热,蚊子多,还没有热水,只得浑身黏糊糊的上床了,难熬的一夜!
第二天清晨6点出发,很快来到圣安娜村。两人在村口吃了几个油炸肉饺子,喝了杯咖啡,便来到中心广场旁边的一户人家。不一会儿,马克与男主人一起上了车,原来他掌管着教堂的钥匙。
圣安娜教堂建于耶稣会传教士被逐后的1767年。第一眼看到它,非常兴奋。这座教堂简单、独特,散发着乡土气息。




整个门面并不花哨,倒是这外壁因那几根螺旋柱子的装饰而显得很有艺术气质。

教堂内部也很朴素。






老人守护教堂大半辈子,遇到有人来访同样兴奋异常。他领我们上楼,坐到一个有漂亮图案装饰的立柜面前,打开上面的柜门,恍然大悟,是一架管风琴。


老人用他那双又黑又粗的大手,为我们弹了一曲《欢乐颂》。不过站在身旁的我,看着他袖子上的大块补丁和脏脏的袖口,却怎么也欢乐不起来。


接着前往圣拉斐尔村。面向一个狭窄广场的圣拉斐尔教堂,是教民村中最具代表性的教堂,建于18世纪40年代,其外形、结构与圣安娜的相似,







内部毫不逊色,装饰得富丽堂皇。







仔细瞧瞧这个拉斐尔大天使雕像,相貌酷似印第安人。

还有这个《最后的晚餐》的浮雕作品也有别于其他画作的风格,非常朴实,浅显易懂。

钟楼更加别具一格。

前往圣米格尔村得费点时间,一路都是红土,坑坑洼洼的,两边却绿意盎然。这不禁让我想起柬埔寨东部山区的景象,颇为相似。途中,马克发现了一只正巧落在路边木桩上的一种红头雕,喜欢动物的他立马叫出了它的名字(可惜听不懂),并让我赶快拍照,以后发给他。

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一路,马克都在担心哪里会封路。这不,刚进村就听到一阵喧闹声,赶紧停车,不敢再向前,而无知无畏的我却自顾自下车往人多的地方走去。起初以为有什么表演,后来发现是抗议集会。对此不感兴趣的我,径直穿过中心广场来到圣米格尔教堂面前。










走出教堂,一支游行队伍在广场的西北边聚集,那里是所学校。队伍中有些情绪激动的,想冲进去,被大门堵住。他们拼命拍打,大声喊叫着,人群中有人点响了炮仗,冒出一阵青烟。










我们在圣米格尔村呆的时间比较长,吃完中饭还休息了两小时,这让我有机会可以在村子里走走。





教民村经济上实行自给自足,村中心地带是一个长方形的广场,广场中央立有一个十字架,四个角落则分别设有小礼拜堂,印第安人的住宅从三面围绕着广场,剩下的一面则建有以教堂为主的公共设施,以及墓地、种植园、学校和从事劳作的有关设施。
实行自治管理的教民村根据教规严格制定出教民每天的活动日程。教民每天主要的活动内容是祈祷和劳作,除举行祭祀活动外,教民每天都要始终如一地照教规行事。
或许是由于耶稣会在西班牙殖民地的影响日益深入人心,成为西班牙国王的一块心病,致使国王于1767年下令将所有的耶稣会传教士赶出新大陆。此后,奇基托斯谷地中的教民村大多由政府官员接管。1825年,随着玻利维亚的独立,教民村的历史从此画上了句号。
如今的小村宁静、安详,住着许多从高原搬迁过来的高地人,他们的拿手绝活是手工刻制木雕。

下午我们回到San Ignacio de
Velasco,顺便参观了这里的教堂,一座新建的教堂。





下一站是康塞普西翁。刚上车,便得知一个坏消息。马克听当地人说村口要封路,直到傍晚6点。我没有发现什么异常,马克决定开过去看看。5分钟后,远远望见前方收费站被一排摩托车挡住去路,只能停车等待。

下午近7点赶到康塞普西翁,入住旅馆。这次马克给我选了一间有热水的房间,痛痛快快洗了个澡。晚上找了家烤鸡店,乡下的土鸡真好吃!
2月22日,在旅馆吃完早餐,来到中心广场。首先参观博物馆,里面收藏的圣母、耶稣的木雕作品惟妙惟肖。













最后来到圣弗郎西斯科·萨维耶尔村,这里是最古老的传道区,建于1691年,教堂无疑也是最古老的。教堂前有个下沉式小广场,两边有用石块砌成的三层看台。


















参观完6个村落6座教堂后,中午我们启程返回圣克鲁斯。尽管这次错过了圣何塞-德奇基托斯,以及那里的一座独一无二的石头砌成的教堂,但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参观到6座教堂还是心满意足的,同时也为自己最终的决定而感到庆幸。
下午,在离圣克鲁斯还有20多公里的小镇吃了中饭,3点多赶到马克位于圣克鲁斯市中心的那家旅行社门店,他妻子抱着儿子在门口等着呢。一进办公室,马克便迫不及待抱起儿子一通亲吻,我这才意识到离开的这两天,他有多么想念儿子。马克的办公室看上去也就10多平米,三张办公桌已挤得满满当当,一切东西都是那么老旧、灰蒙蒙的。墙上挂着老式相机,桌上的台式电脑屏幕一直循环放着动物的照片,马克说都是他拍的。他的旅行社主要组织丛林游,说话间来了两位德国女孩,她们就是来报名参加丛林游的。办公室隔壁还有一间,是他们夫妇的休息室。孩子他妈是马克的第二任妻子,她给我泡茶、准备水果,非常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