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托西银都

标签:
旅游 |
分类: 行走故事 |
2月15日中午,坐巴士来到波托西,下午便去了国立造币局。这座占去两个街区的雄伟的宫殿式建筑,是当今玻利维亚规模最大的公共建筑。








印加人把玻利维亚安第斯高原上巍峨耸立的山峰称作“美丽之山”,虽然他们早就知道山里埋藏着宝藏,但却无意亲自动手来开掘这座宝藏。据传说,这是因为“美丽之山”用雷鸣的方式告诫印加人,这里的银矿属于来自遥远的他乡之客。这个传说真是歪打正着,对西班牙人来说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



关于世界最大银矿波托西被发现的经过,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1545年,一个印第安人在山中寻找走失的骆马,不知不觉天色渐晚,夜幕降临。这个印第安人为了取暖燃起一堆篝火,这时他看到篝火中有东西在熠熠闪耀。原来这闪亮的东西是从矿床中流出的被篝火熔化了的银砂。这一发现不胫而走,很快在西班牙殖民者中激起了兴奋的旋涡。它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淘金者蜂拥而至,没过多久,山脚下便出现了波托西城。此后仅30年间,波托西的人口就增至12万人。据推测,至17世纪后半叶,波托西的人口曾一度达到20万,比当时欧洲任何一座城市的人口都多得多。
开采银矿所需的劳力是从印第安人中强行拉来的。劳工们嘴里嚼着苦涩难咽的古柯叶,忍受着刺骨的严寒和饥肠辘辘的折磨,从事着超负荷的劳作。他们挖出的银矿被运到冶炼厂,工人将矿石送进熔炉中熔化。为促进矿石与水银的结合,还需在熔炉内不断地搅拌,搅拌所需动力由22个人工湖中的水车提供。这样炼出的银砖被人们用骆马驮运到国立造币局加工成银币,加盖西班牙国王印章后,银币就可以在市面上流通了。











然而,波托西的地理位置与发展大城市应具备的理想条件相去甚远。波托西位于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地带,周边地区无法进行农业生产,所以日常生活用品需从远方贩运。尽管如此,波托西的统治者们还是中饱私囊,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当时风行一时的用纯银制的烙铁给马匹烙印即是一例。











波托西的财富造就了一大批工匠艺人。城里有22座教堂和许多私人豪宅,其中大多数是建于17世纪后半叶的梅斯蒂索式建筑,它们的存在好像在炫耀这座城市的富庶和繁荣。







站在美丽的中心广场,不禁想到,如果这里不曾发现世界最大的银矿,它现在会是怎样?或许在这安第斯山脉高原的荒凉之地,连个像样的小村庄也不会出现。淘金热的降温给波托西的繁荣画上了句号。如今,波托西城区和银矿仍遗留着玻利维亚那动荡年代和西班牙对印第安人巧取豪夺的历史印记。波托西无疑是一座活生生的露天历史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