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路向南

(2015-04-03 13:10:11)
标签:

旅游

分类: 行走故事

      那天清晨,我拖着行李箱沿海滨步道走到了渡船码头。检票后与其他几位被小巴带到另一处码头,登船不久就出发了。此时惠灵顿的上空阴云密布,强劲的北风推着大船向前,似乎想让我们快点逃离这座有着“臭名昭著”天气的城市。

一路向南

一路向南
站上船尾,风这只巨手又将我紧紧揪住,感觉要被捏碎似的,还是回船舱吧,这该死的夏天总让人感觉到冬天的寒冷。

一路向南
      在船舱,遇到一位中国老人。她说自己是北方人,家住深圳,一双儿女分别定居在新西兰和国内,为了照顾他们和他们的孩子,她和老伴只得两头跑(真是劳碌命!),这次是与另两家人家一起出来玩的。当时船晃得厉害,托她儿子的福,找到一张舒服的小沙发,总算可以眯一会儿,昨晚被那老太折腾得没睡好。

      中午近12点,渡船顺利抵达南岛的皮克顿。

一路向南
取好行李,正好赶上12点15分开往纳尔逊的巴士。去纳尔逊实在是迫不得已,本想最好有巴士能直达弗朗兹约瑟夫冰川,结果上网一查,只有清晨从纳尔逊出发的唯一一班巴士,于是赶紧预定,同时也不得不在此住上一晚。进入南岛,沿途壮阔的山景、一望无际的葡萄园令人目不暇接,心情也随之愉悦;而对于刚离开多风的惠灵顿并提心吊胆穿越了库克海峡的我来说,更惊叹于这里耀眼的阳光和比惠灵顿至少高出10摄氏度的温暖天气。2个多小时后,到达纳尔逊。

      拥有宜人气候和优美环境的纳尔逊被誉为新西兰最“宜居”城市之一,再加上附近有3个国家公园,纳尔逊成为很多游客来到南岛后的首选目的地。不过对我来说,这里只是深入南岛的跳板,留给这座城市的时间实在不多。从青年旅馆出来,再吃点东西,已是下午4点多。来到位于大街尽头、山坡上的那座基督大教堂。它始建于1925年,直到1965年这个混合风格的建筑才竣工,之后成为纳尔逊永久的象征。

一路向南
本想上去看看,却被街上传来的音乐声和欢呼声吸引,不由自主跟了过去。这里好热闹!街道的尽头、教堂的下方,立着一块大屏幕,正直播板球比赛,下面或站或坐着许多当地球迷和游客,人们边喝啤酒边看比赛,气氛热烈。

一路向南
不远处,一支乐队演奏着热情奔放、富有异域风情的音乐,四周围了不少人。两边音量都不低,却没觉得有什么影响,相反轻快的音乐倒是有助于缓解比赛的紧张气氛。可惜,乐队很快结束了表演。

一路向南
继续往里走,发现这条主商业街的中间还设有一些摊位,不过也快收摊了。

一路向南
这时才想到今天是周末,难怪这么热闹。回去时,又有4位吉他手登上了那个临时搭起来的舞台,欢快的乐曲引得两位女孩翩翩起舞。

一路向南
索性在街边找个地方坐下,与当地人一起享受这难得的周末休闲时光。

      回到旅馆已是晚上7点,我请前台的日本女人帮忙预定从弗朗兹约瑟夫冰川到皇后镇的巴士票,不料得到的回答居然是“满员”,看来南岛的人气比北岛旺多了。同屋的又是一位德国女人,她满怀歉意地对我说:“不好意思,都怪我们德国人来得太多了。”唉,今晚又别想睡好觉了。那张车票对我来说太重要,如果不能及时赶到皇后镇,之前预定的峡湾之行和住宿费就全泡汤了。

      第二天清晨7点多,刚到巴士站就开来一辆大巴,下来一位身材矮胖,但很敦实的老先生。早晨的温度很低,他却身穿短袖白色制服和黑色短裤,只在制服外套了件黑色背心,身体真棒!检票时,司机先生没有找到我的名字,把我急坏了,赶紧请车站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上网核查,结果当然是预定了(付款方式是直接给司机)。“放心吧,带上你。”老头对我说,“现在给钱?”我轻声问了句,他摆摆手,意思是不用了。还有这等好事,简直不敢相信。可是之后怎么去皇后镇呢?司机安慰道:“明天早上还坐我的车,说不定有人不走了呢。”会吗?我非常怀疑。

      乘客陆续上车,其中一位年轻人在门口大声喊道:“这车开往纽约吗?”车厢内哄堂大笑,有人回了句:“是的。还开往巴塞罗那。”巴士在一片笑声中出发了。今天我们将沿西海岸一路向南,前往弗朗兹约瑟夫冰川,行程约9小时。车厢内很快传来司机浑厚的声音,此时他那个几乎秃顶的圆脑袋上戴了个麦克风,边开车边介绍沿途风景,像个导游,幽默风趣的口吻让人忍俊不禁。南岛的西海岸景色壮观、多样,在被浪花冲刷的海岸线可以看到极美的大洋景观,其中从西港(韦斯特波特)到格雷茅斯这段路就有位于普纳凯基的地质景观——薄饼岩。当时正值午餐时间,巴士停车半小时。我边啃苹果边赶路,看到美景就将苹果塞进嘴里,好腾出双手拍照。眼前这片白云石岬的石灰岩经过沉积和风化过程,看起来像一摞摞厚煎饼;还有喷水孔,每当涨潮时,海水涌入大洞穴并急速通过喷水孔,发出恐怖的轰鸣。

一路向南

一路向南

一路向南

一路向南

一路向南

一路向南

一路向南

一路向南

一路向南

一路向南

一路向南

一路向南

一路向南

一路向南
      下午经过一处小镇,又停车半小时。

一路向南
近5点,终于到达弗朗兹约瑟夫冰川。司机先生依次将每位乘客送到他们预定的旅馆门口,最后停在了青年旅馆,递给我行李时,他又提醒了一句:“明天早上8点在这儿等。”

      办好入住手续,恰好赶上5点45分最后一班开往冰川的小巴,与我同行的是位来自奥地利的年轻人。从停车场到冰川还有20分钟的路程,我们边走边聊。这位看上去27岁左右的年轻人现在维也纳工作,独自住在父母名下的公寓,刚与女朋友分手,大概是出来疗伤的吧。进入山谷,那白晃晃的冰川仿佛挂在天边,又好像触手可及。

一路向南

一路向南

一路向南

 

一路向南

一路向南
两人顿时来了精神,快步走到距离冰川最近的地方。

一路向南

一路向南
1865年这个冰川首次被欧洲人发现,由奥地利人朱利叶斯·哈斯特以奥地利皇帝的名字给它命名。站在这里,想到在这样的纬度下,居然有冰川如此接近大洋,而且还在增长,实在令人惊叹。

一路向南

一路向南

一路向南
此时,阳光照亮了顶部的冰川,发出耀眼的白光。

一路向南

 

一路向南
而下层大部分冰面尽管被碎石和灰土遮掩,还是隐约可见白色中透着的幽幽蓝光。上空则不时传来嗡嗡声,那是异常繁忙的提供空中观光的直升机发出的声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