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故居

(2015-03-27 10:14:56)
标签:

旅游

分类: 行走故事

      在惠灵顿仅有的一天时间里,抽空去了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故居。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世界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之一,也是新西兰最杰出的一位。

      那天,正午的阳光特别刺眼,位于市内高档区的这栋带院子的二层白色小楼与周围民居相比,似乎并无特别之处,只有那扇敞开的白色木栅栏门在默默迎接着各方来客。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故居
门廊处挂着一幅凯瑟琳的照片,光线产生的效果让人不由联想到她独特的写作手法,即注重一次时机,或一个转折点,重点描写心情和人物,而不是习惯上沿用的情节。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故居

      推开厚重的小门,仿佛时光倒流。1888年10月,凯瑟琳出生在这栋房子。然而在她的小说里,作者对记忆中的故居并不甚恭维,她把这里形容为“又暗又挤”,“市区里那不成样子的信箱”,或是“又一间陋室”,她记得那些家具是“深色的,单调的”,似乎是在暗示大部分家具都是与他们同住的外祖母戴亚夫人的。进门右边的第一间是一个小型维多利亚式客厅,访客在这里喝下午茶,而且不会受到孩子们的骚扰。现在重置的室内陈设,如丝绒窗帘、煤油灯、旧照片,以及家具等都是那个年代的物品。最难得的是靠着以前发现的旧壁纸残片,重制了壁纸,色彩配得与原来的一模一样。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故居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故居
也就在这间客厅,我惊喜地发现了一些中国元素,壁纸的图样、屋内楼梯的扶手款式都深受中国影响,还有一些物品上描绘的人物也是中国人,想不到那时的中国文化在这里如此流行。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故居
旁边是餐厅,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故居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故居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故居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故居
左面墙上挂着一些家庭照片,其中有张外祖母戴亚夫人与她未来夫君的照片。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故居
凯瑟琳常常在小说里提起外祖母,戴亚夫人对这个小女孩的照顾,令渴望别人关照的小凯瑟琳铭记于心。凯瑟琳曾在日记里这样写道:“照片里的她,头发多么柔顺地分成两边,眼睛多么温和地向上注视,好一张可爱的照片,我一定要保存好它。”从1907年开始,凯瑟琳便用她外祖母婚前的姓,即曼斯菲尔德,作为她的笔名。

      通道的配膳处同时也是存放玻璃器皿和大食盘等餐具的地方,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故居
里面的家庭饭厅还保留着黑色的煤炉灶。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故居
一层还有碗碟洗涤室、食品储藏室、浴室、洗衣房和厕所等。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故居
楼上有4个寝室,现在已分不清哪间是谁的卧室了。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故居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故居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故居
      在这栋房子里,凯瑟琳度过了5年的童年时光。凯瑟琳描写童年的手法相当独到,她通过小女孩的一双眼睛,引领读者到童年的境界里,一睹20世纪开始时的惠灵顿,而这个小女孩又是在这栋房子里诞生的。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故居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故居
以前做过贸易商行办事员的凯瑟琳父亲,后来事业有成。1907年,他特意向晚报记者请教如何处理凯瑟琳的作品,那次的接洽,使得凯瑟琳的作品在澳洲的《本地之友》月刊内出版。这以后,父亲一直资助她的生活费用,包括她在欧洲从事写作的整个时期。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故居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故居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故居
从1908年到1923年34岁离世时,凯瑟琳一直住在欧洲。与她结交的是一群以当时的伦敦作为世界文学中心的大作家。虽然如此,凯瑟琳却的确是个新西兰作家,她生于新西兰,14岁以前完全在新西兰受教育,到伦敦深造后又回国两年。从一开始,她的新西兰经验已显露在作品之中,自从弟弟1915年死于欧战后,她的新西兰记忆更加显著地利用并呈现出来,无论人物、地方,甚至新西兰的通俗语,都是构成她许多杰作的材料。她的小说普及各地,被译成24国文字而且多次再版及重印。然而,肺结核病夺走了她年轻的生命。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故居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故居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故居
      真是一栋有魔力的房子,来时只知这里是一位著名女作家的诞生地,走时却像是刚结交了一位朋友,形象深刻,故事难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最酷的小首都
后一篇:一路向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