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汤加里罗国家公园徒步(上)

标签:
旅游 |
分类: 行走故事 |
在旅馆前台办好入住手续,预定了明天汤加里罗越山步道的徒步活动,赶紧找餐馆吃饭。我大概是青年旅馆里为数不多的需要去外面餐馆吃饭的住客,当我向两位中国年轻人打听哪儿有餐馆时,他们告诉我的是超市的方位。去超市买了些面包、奶酪、西红柿等作为明天的干粮,意外发现旁边就有家餐馆,一个家庭餐馆,当时这家的小女孩正在餐桌上看国家公园的地图,不禁感慨:又一位未来的户外达人正在成长。
此时的青年旅馆一片忙乱,伴着厨房里散发出的烤面包片、煎鸡蛋香味,人们都在忙着准备行装。与他们那些专业的装备相比,我的比较简单、业余,总觉得人家修建的步道舒适、防滑,一双普通的跑鞋足以应付,那些专业的装备只该留在西藏用。坐车到了出发点,发觉衣服穿少了。其实温度并不低,只是风太大。没事儿,走走会热的,心里这么安慰道,鼻涕却在不停地流,抓了大把纸巾不住地抹,又没垃圾桶可扔,只好再塞回口袋。此时,阳光不见了踪影,大团阴云笼罩上空,似乎要吞噬这里的一切。我们一车20多人,沿蜿蜒的步道,向被浓雾包围的大山深处走去。
这支队伍中,有年逾古稀的老人,甚至还有怀抱婴儿的母亲,他们这种对徒步、对大自然发自内心的热爱和热情又一次打动了我。这个国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那些无处不在的羊群,就是这些数量不比羊群少的川流不息行走于布满全国各地的步道,或是正在享受各种户外运动的户外达人们。
阳光让我暖和了许多,坐下来吃了一个小西红柿,继续爬,登上一处平地,
今天还算幸运,得以见其全貌,而对面的汤加里罗山却被浓雾深锁。瑙鲁霍伊山(海拔2291米)和它旁边的汤加里罗山(海拔1968米),都是在200万年前的更新世冰川期就已经开始活动的老火山,也是复合火山。就火山外形看,瑙鲁霍伊山的造型最美,从山坡到顶峰都呈完美对称状,并且只有一个圆锥形的火山口,难怪它有幸成为电影《指环王》系列中“末日山”的原型。
接下来的一段路是此行最艰难的,这段陡峭的下坡,全是松软的火山熔岩流,踩下去,大半只脚深陷其中,一不小心,就往下滑,这时意识到有双好鞋多么重要。终于顺利下坡,回头一瞧,天啊,之前还说没看到汤加里罗山有点遗憾,其实我们现在正沿着它其中的一个火山口边缘下来,
而随着浓雾渐渐散开,几个成片的火山湖出现在眼前,闪着碧绿和深蓝的光,像王母娘娘的仙池。
坐在湖边,吃了些东西,继续出发。再回望,只见从浓雾中挣脱出来的火山口渐渐露出其狰狞的面目,烟雾腾腾的,似乎随时会喷发,想想自己刚从那上面下来,有点后怕。
走出大山,眼前豁然开朗,那是火山周边的广阔高原,是火山喷出物堆积而成的,也是地球上火山岩堆积较多的地区之一。
这片由火山和火山湖组成的高原美景非常壮阔,从火山口喷出的白烟拖着长长的尾巴,随风舞动,为整幅画面增添了一丝动感。
此时的我,一点也不累,大踏步向前,仿佛要融进这片美景。此时此刻深切领悟到一位毛利酋长说过的一句话:“自然之宝是永恒的,而人类制作的东西是虚无的。”在毛利人眼中,森林、山、海、风、空气都是凡人眼中所看不到的诸神的创造物,外人是无法理解土著居民与其自然崇拜的宗教及土地之间的深刻联系,正是在他们的提议下,新西兰制定了自然保护政策。说实话,人家保护得真好,一路上没瞧见一点垃圾。在最后一处木屋休息站吃了点东西后,轻松上路,穿过大片茂密的罗汉松林,终于赶到目的地,也就是大巴接我们的地方,一看时间,才下午近2点。今天共走了近7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