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之城

标签:
旅游 |
分类: 行走故事 |
很难想象有这么一座城市,周边点缀着不少死火山锥,那成股的熔岩流形成了天然的主干道,而火山锥又为近海岛屿提供了绿地。海拔259米高的朗伊图图岛优雅地伫立于豪拉基湾的海水中,这座奥克兰最大、最年轻的火山锥,成为奥克兰市优美的背景。很幸运,去朗伊图图岛那天阳光灿烂。上午9点多,渡轮缓缓离开码头,
经停德文波特,20多分钟后来到朗伊图图岛。
一部分游客乘坐有遮阳蓬的“陆地小火车”环岛游,我与其他一些人徒步上山。
600年前,这座火山才从海里喷发出来,或许在稳定下来之前还活跃了几年。沿狭长的土路往里走,两边尽是黑色、粗糙的火山熔渣,而令人惊奇的是,这一大片火山熔渣形成的斜坡居然蕴育了数量惊人的植物群落。
一个小时后,登上峰顶,巨大的火山口被树木、植物覆盖,留下一个大概的轮廓供人遐想。
山顶景色壮阔,远眺奥克兰,天空塔隐约可见,
而另一边的莫图塔普岛却与朗伊图图岛相反,那里芳草萋萋,是放牧羊群和牛群的优良草场。
郊外的一树山,是新西兰人最喜爱的地标,1987年因U2乐队的专辑《约书亚树》中的单曲“一树山”而国际知名,其实它也是个火山锥。这个火山锥不仅是这片地峡上的重点山寨,而且是新西兰最坚固的要塞。
那天坐车来到山顶,强劲的大风让我怎么也推不开车门,司机赶紧下来帮忙。顶峰是约翰·罗根·堪培尔之墓,他在1901年创立了奥克兰市,并在此建立了一座毛利人的纪念碑。
如今的一树山,只留下了那棵树的树桩。直到2000年,山顶上屹立着的仍是一棵蒙特利松树,它是原本那棵神圣的新西兰罗汉松的替代品,最初的罗汉松于1852年被英国殖民者故意砍倒。为表示抗议,毛利土著于1994年第一次砍掉其舶来替代品,之后屡栽屡砍,一直到2000年的最后一次砍树,这里就一棵树也没有了。
现在这块“小山包”似乎成了当地人健身的好地方,一会儿工夫就看到不少人绕山跑步,如果没有那些上山的小车干扰,就更好了。
尽管风大,我还是很喜欢这里,既可饱览360度的无敌景致,还能俯瞰山下那一大片牧场。
整个海峡和两个海港一览无余,
不过令人震撼的还是那个呈倒圆锥形的巨大的火山口,看上去像个巨碗,被浅黄、浅绿色的荒草覆盖。
说实话,三个火山锥中,我最喜欢伊甸山这个,形状完整、巨大,是我想象中的那种火山口,更何况还有海峡、海港和天空塔这么漂亮的背景。这里几乎囊括了奥克兰市的大部分特征,是宣传、推介奥克兰的最佳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