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扎里的众生相

(2014-12-15 13:51:22)
标签:

旅游

分类: 行走故事

    817日下午4点多,延误了两小时的巴士终于出发了,目的地是位于伊朗西北边境地区的大不里士。从东北到西北,路途遥远,车上的伊朗人似乎早有准备,还未到饭点,周围座位上的女人们就忙开了,热茶、点心,一样样从她们手中传递给我身边的老先生,他是这个家庭的丈夫和父亲,我自然也跟着沾光,品尝了不少好东西。晚上9点多钟,巴士在休息站停下,大部分乘客走进了路边唯一一家餐馆,也有人铺开了地毯。我独自往公路边走去,想清静清静,不料发觉身后有个黑影,回头一看,是个年轻人,他略带害羞地与我打招呼,问我是不是中国人,得到肯定答案后,显得很兴奋,说起话来也是手舞足蹈:“我太喜欢中国功夫了,喜欢成龙。现在一直在努力赚钱,想着有一天能去中国学功夫。”说完就比划起来,还做了几个动作请我指教。我知道有很多外国人迷恋中国功夫,却不料在这么个犄角旮旯的地方,一个在路边餐馆打工的伊朗年轻人,也会为此疯狂。当时突然有种感觉,不会功夫的我好像不是个合格的中国人,于是勉强比划两下太极拳充数,希望他不会太失望。然而,人家可瞧不上这个,就喜欢对打的那种,只好作罢。随后跟他走进餐馆,打算吃点东西,却见里面有人朝我招手,原来是正在吃饭的司机和工作人员,他们递上一盘米饭,还有烤羊肉和牛肉串,请我吃,有点受宠若惊。

    第二天上午近11点,巴士抵达大不里士。位于伊朗西北边境的大不里士,是伊朗第四大城市,也是伊朗主要的重工业中心。它坐落在库鲁河与阿吉河的交汇处,周围群山环绕,自古就人杰地灵;而扼守伊朗内地到高加索通道的重要战略地位,又使其曾多次作为蒙古伊尔汗国、萨法维王朝(部分时期)的首都。我首先来到赫赫有名的大不里士大巴扎,它是中东历史最悠久、最大的巴扎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室内巴扎。经营历史长达600多年,全长7公里。

    走进巴扎,一条狭长、幽暗的带有优美拱顶的巷道像一支吸管,瞬间将你吸进了一个迷宫般的世界。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每条巷道都那么深不可测,它们连接着售卖不同专业商品的子巴扎,包括地毯、金银饰品等,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还会引导你在不经意间看到建于15世纪的大型拱顶,宏伟、壮观,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而它的尽头甚至就是一座清真寺,让人祈祷、买卖两不误。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走累了,也总能在某个角落找到一处茶室,坐下来喝杯热茶,或是吸上一口水烟。烧茶的和喝茶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关系也不一般,像是多年的老哥们,他们长年累月在这里,甚至是某个固定摊位喝茶、吸烟、聊天。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就生活在巴扎里,一个不见天日的地方。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我被他们如此悠闲、宁静的生活状态所吸引,便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切。然而,不知何时,身边多了个人,不住地用手势指导我拍摄的角度,还带我去一些他认为有意思的地方。这位老先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和总在空中挥舞的大手。

巴扎里的众生相
他是位素描家,也很喜欢摄影,自己有台佳能相机,曾跑遍大不里士以及周边地区拍摄作品,其中这个大巴扎一定赋予了他无穷的创作灵感,因为这里的每个角落和每个人,他都熟悉,以至于走到哪儿,见到什么人,我都可以随便拍,只是本人的摄影水平还不足以更好地表现当地人以及他们的生活。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离开这位热心的老先生,身处巴扎深处的我彻底迷路了,好不容易寻着亮光找到出口,却发现并不是进来的地方。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旁边的清真寺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好在记得是从霍梅尼大街过来的,便一路问人,最终找到那支熟悉的“吸管”,奋力钻了出去。

在大不里士的最后一天下午,在街上行走的我居然巧遇那位老先生,两人都很开心,他说出的几个英语单词,让我明白老先生刚去了旅馆,并留了些东西托前台给我。于是一起回去,拿过来一看,原来是他的摄影作品,逐一欣赏后,我请他带路,去看看照片中的两处建筑,都在附近。其中一个好像是清真寺残存的墙体,上面弹痕累累,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老先生说了很多,但听不太明白,只记得当他说起自己的父母就葬在旁边的清真寺时,哽咽了。另一个建筑像是政府大楼,他说,“二战”时,大楼被德军占领,顶上挂着巨大的鹰。巴扎里的众生相
我们参观了大楼底层的小型博物馆。巴扎里的众生相
最后,老先生带我来到一家传统茶餐厅喝茶,并互留地址、电话。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巴扎里的众生相
我知道这没多大用场,因为他不会说英语,大部分时间我们都靠眼神和手势交流,就连他有台佳能相机,也是在商店橱窗前指给我看才知道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