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甩不掉的“小尾巴”

(2014-09-19 12:40:19)
标签:

旅游

分类: 行走故事

        728日下午近6点,来到库姆。库姆是伊朗中部城市,从德黑兰南下的铁路和公路自库姆开始分岔,通向伊朗西南和东南地区。这里是什叶派穆斯林的宗教圣城。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入住的旅馆就在法蒂玛·马尔苏圣殿对面,于是洗完澡便过去看看。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行至近处,有门卫把守,趁他与别人说话之际,悄悄溜了进去。来到一处院落,刚举起相机,有人轻触肩膀,说是警察请我过去。不一会儿,一位男士将我带回门口,并对门卫说了什么,像是指责他怎么能将一位穿成这样的女士放进来。正欲解释,身旁冒出一位年轻人,说着流利的英语,“这里是圣城,你必须披上‘恰多’(长袍)才能进去。”他神情严肃,话语间带点居高临下的傲慢,而他看上去似乎才20多岁,眉清目秀的样子,实在不像伊朗人。“我叫霍森,跟我来。”我乖乖跟在他身后,不知道要被带去哪里,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罪犯”等待他的处置。我们从圣殿的东头走到西头,这里有两扇门,其中那扇被厚帘遮住的是女人的入口,他叫我掀开半边帘子,好让里面的工作人员探出头来,一番沟通后,得以进门换装。我被披上一大块灰底黑色花纹的看似“床单”的长袍,并在颈部用别针固定。走进宽敞的庭园,一阵风吹来,长袍迎风招展,赶紧拉住,因为此刻即便里面穿着衣裤,都会像全身赤裸似的,令人尴尬。第一次披上长袍的我,浑身不自在,那块“床单”让人难以驾驭,小小的别针根本无法起到固定作用,其沉重的份量总会拽拉着里面的头巾不住往下掉,于是提拉长袍成为我频繁重复的动作。这场搏斗让人筋疲力尽,早已无暇顾及其他,而等在里面的小家伙又难以摆脱,更让人心烦,此时夕阳西下,我草草拍了几张照,便收工了。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之前在德黑兰没吃中饭,现在觉得饿了,霍森提出去他朋友的餐馆,当即点头同意。餐馆位于清真寺斜对面一条街的地下室里,面积很小,又热,我脱去长袍,告诉霍森想请大家一起分享西瓜。很快,一位厨师出去买来了西瓜,我一个人狼吞虎咽干掉了四分之一,其他的却被他们放进了冰箱,说是喜欢吃冰镇的。吃完西瓜,顿时没了食欲,可人家已端上一大盘米饭,上面有一串烤鸡块和小小的烤西红柿。不过说实话,这是最难吃的一顿,毫无滋味可言,但又不能浪费,只得勉强下咽。霍森见状,让厨师又给我一小碗菜,里面有花生和一种像咸菜颜色的植物,拌饭吃味道还不错。这时,来了一家三口,坐在被他们称为是中国风景画的图片前,甩不掉的“小尾巴”
母亲让小男孩给大家分甜食——外层裹上糖浆的小糕点,大家边吃边聊,整个餐馆充满了欢声笑语。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其中一位厨师还将我请进厨房,展示他们烹饪的美食,这让我后悔不已,早知如此,我就不点那串难吃的烤鸡块了。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回去的路上,终于忍不住问他:“你长得怎么不像伊朗人?”“看出来了?我父母是阿富汗人,后来到伊朗,生下了我。”他笑着回答,小家伙笑起来很迷人,接着又说:“有不少阿富汗人生活在库姆呢。”回到旅馆,霍森与我相约明早7点碰面,当时有点犹豫,因为拍照时旁边有人,会让我分心,但还是同意了。

    第二天起了大早,经过一番研究和实践,披上的长袍十分服帖,不再有下坠的感觉,临行前还用手机来个自拍,留作纪念。

甩不掉的“小尾巴”
因为提早了几分钟,不见霍森的影子,正好给自己一个摆脱他的借口,于是独自向圣殿的南门走去。

甩不掉的“小尾巴”
顺利通过检查,跟随人群走进南院。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脱鞋,将鞋子放进塑料袋,挂在手臂上,一手握住藏于胸前的相机,一手拽紧长袍,以防暴露。每选好一个角度,就地坐下,偷偷掏出相机拍上一张。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继续往里走,进入内室,四壁银光闪烁,低头踏上光滑的大理石,追随前方飘动的黑袍,不敢停下脚步,生怕途中被那些手拿绿毛掸子的工作人员发现我这个混在其中的异类。人流将我带进了中心庭院,这里才是真正的圣殿所在,因为可以看到金色的穹顶。

甩不掉的“小尾巴”
法蒂玛是什叶派第八代伊玛目阿里
·本·穆萨·利达的妹妹,她前往呼罗珊(Khurasan)看望兄长,途中遭遇阿巴斯军队的攻击,好几个兄长战死,她自己被俘。后来染病在途经库姆时去世,这一年是伊朗历的201年(公元816年)。同年她被安葬在库姆,后来人们为她建造了一个金棺,就放置在大清真寺里,19世纪清真寺的穹顶被黄金覆盖。这就是法蒂玛·马尔苏玛圣殿。库姆也因此成为一座伊斯兰什叶派圣城,无数朝圣者来此祈祷。尤其在伊拉克战争开始之后,很多原本前往巴格达的朝圣者都转而来到了库姆。

甩不掉的“小尾巴”
那天的金色穹顶在朝阳下发出迷人的光芒,整个庭院被铺上了红色地毯,女人们从各个口子涌入,找寻自己的位置,中间区域很快趋于饱和,人流只得靠边移动。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大家都在寻找祈祷的位置,只有我为了选个合适的拍摄角度四处晃荡。然而,即使选好了角度,还得选对拿出相机的时机,四周眼睛太多,她们很快会注意到我那张东方人的面孔,这部分是再宽大的长袍也遮不住的,另外还得避开那些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的目光。经过一番折腾,总算拍到几张。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这时祈祷仪式开始了,见中间有条通道,便跟着几个取水的女人来到喷水池边,这里离圣殿更近。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此时我并不奢望进入陵墓内室,作为非穆斯林,能够走进圣殿的中央庭院参加祈祷仪式已令我深感荣幸。

    仪式结束后,随人群从北门走出,此时已是上午9点多了。

甩不掉的“小尾巴”
行至东门,踏上通往旅馆的桥,突然发现前方闪出一个熟悉的身影,当即背过身去,倚栏远眺,希望他别认出来,不料很快,一句“Hello”从身后传来,我只得故作惊讶状,“真巧!”接着主动出击,“不好意思,今天出来早了几分钟,没看到你,就尝试一个人进去看看,想不到,一切顺利。”“我一直等到9点。”他的表情十分平静。“实在抱歉,不过现在我要去买早点,肚子好饿。”说完便先走了。

    买好早餐和水果,回去发现有张塞进房门的纸条,是霍森留下的联系方式。填饱肚子,美美睡了一觉,下午4点半来到前台,请他们帮忙预定下一站卡尚的旅馆,结果客满。这时,霍森又来了,于是跟他去圣殿附近的神学院看看。库姆神学院也是伊斯兰世界最为著名的高等学府,伊朗宗教领袖哈梅内伊就毕业于库姆。神学院不对外开放,只好绕着学校外围转了一圈。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见时间尚早,霍森提议去参观他家附近的清真寺,立即出发,坐出租几分钟就到了。清真寺规模不大,但因里面设有著名宗教领袖的陵墓,而显得十分重要。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旁边还有一座建筑,外墙明亮的色彩与里面陈列的东西形成鲜明对比,

甩不掉的“小尾巴”
一排排挂在墙上的照片都是在两伊战争中死去的伊朗人,有的是被炸死的一家人,大多数是年轻人,甚至还有婴儿。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从清真寺出来,顺道去了霍森家,是个简单且不起眼的矮平房,室内别有洞天,宽敞的客厅铺满地毯,墙边围上靠垫,里面转角过去是厨房和卫生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进门处右边的小房间是他的卧室,说是卧室,却没有床,地毯就是他的床,靠墙除了矮衣柜,没有其他家具。客厅下面还有一个地下室,是父母和兄弟的卧室。他说,父母亲在建筑工地干活,平时很少在家。

    回到圣殿附近的商业街,我们走进一家甜品店,点了两杯哈密瓜汁,找座位时与4位正品尝甜品的伊拉克人聊起来,他们来自伊拉克南部,说是尚未受到北部骚乱的影响。问他们是否喜欢这甜品,都说太甜。

甩不掉的“小尾巴”
再次走进圣殿,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因为不是祈祷时间,庭院的地毯上人们三三两两围坐聊天,有种举家在外野餐的轻松氛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之后我们来到商业街的一家餐馆,共进晚餐。夜幕降临,整座圣殿建筑被彩灯装饰得分外美丽,于是再进去拍两张。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甩不掉的“小尾巴”
    回旅馆的路上,霍森告诉我,明天他也许会去卡尚,我当即表示欢迎,但总觉得这不太可能。第二天早上,我在旅馆等到7点半,他还没有来,便独自出发了。出租车将我放在通往卡尚的高速公路的一处交叉口,那里还停着好几辆出租车。我按照旅馆前台的说法,耐心等待路过的巴士,可半个多小时过去了,还是没有等来大巴,出乎意料的倒是把他等来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