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印象(上)

标签:
旅游 |
分类: 行走故事 |
真是再没有比大运河更美的城市水上通道了,它那宽阔的水道蜿蜒成迷人的蛇形圈环,从威尼斯古老的中心地带流过,两岸鳞次栉比的邸宅,与架于河道上的桥相映成趣,构成独特的景观,令人终生难忘。
这里的宫殿及教堂保留了各个时代的风格,在许多世纪里,一直给予其他城市的各种建筑以影响。可以说,整个城市,就像一座水上建筑博物馆。
这些看上去就像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无数建筑物,每一个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以及属于它自身的独特气质和魅力。
15世纪由科杜希创建的文德拉明卡莱尔吉宫,是1883年作曲家瓦格纳客死他乡时的邸宅,一座保留着文艺复兴初期建筑趣味的遗迹。建于1440年的黄金宫,其外墙的柱廊装饰非常突出,是威尼斯哥特式建筑中最杰出的代表作。
13世纪因从事运输业而发家致富的行政官员佩萨洛德的宅第和由隆亨纳创作的雷佐尼科宫都是17世纪到18世纪巴罗克风格的作品。另外还有威尼斯的市政厅;当时最主要的社会名流孔泰萨·本宗曾经居住过的本宗宫;而与他交往甚密的名人洛德·拜伦就住在大运河弯曲弧度最大处的莫琴尼戈宫里。那座似乎被截短过的韦尼耶代莱尼宫里面是佩吉-古根海姆收藏品美术馆,
这位出生于1898年的美国女继承人,于1921年搬到欧洲,1949年成为这座她当作自己城市的一位名誉公民。具有独特艺术鉴赏力的古根海姆对超现实主义画家最感兴趣,基本上每件陈列品都十分夺目,
而最富挑逗性的作品是由意大利的马里诺·马里尼创作的《城堡的天使》——一尊骑马塑像,骑马者全身裸露,阴茎勃起,俯瞰着大运河。
该石桥建于1590年。在设计阶段,米开朗基罗以及提出采用5个拱做支撑结构方案的帕拉迪奥等人都曾参加过设计,最后它是由安东尼奥·达·庞特建造的。
350多年来,它一直位于威尼斯空中轮廓线的枢轴点上。这座威尼斯最具特征的巴罗克风格的教堂,其围绕圆顶的巨大涡卷形装饰是它的标志,在城市景观中非常突出。
在1250年动工建造的庞大的哥特式教堂——弗拉里荣耀圣母堂里,
提香的巨幅《圣母升天》高挂于主祭坛上方最显眼的位置,由124个座位组成的木制高坛也是一个杰作,它那拱顶出入口从教堂后方把巨幅画作框了起来。威尼斯总督的墓地圣乔瓦尼-保罗教堂也是哥特式作品,
其左边坐落着正面壮观的圣马可大协会,现为一家医院,右边是欧洲最精美的骑马塑像,是15世纪时为一名将自己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都奉献给威尼斯的外国雇佣兵而创作的。而圣母玛利亚-米拉科利教堂——一颗半隐半现、用珍贵的五颜六色大理石包裹起来的宝石,则拥有令人马上为之倾倒、最漂亮的外景之一。
另外,与圣乔治·马焦雷岛同名的教堂、
朱代尔岛的雷登托雷教堂,均是采用文艺复兴后期风格建造的威尼斯教堂建筑的佳作。
当然也别小瞧了建于1451年、为城市大量的斯洛文尼亚人口服务的圣乔治协会,里面的绘画系列也同样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