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利海畔的太巴列

标签:
旅游 |
分类: 行走故事 |
加利利海是由约旦河谷陷落而形成的该地区最大的淡水湖,南北长20公里,东西长12公里,形状像个竖琴,北隔戈兰高地与黎巴嫩、叙利亚接壤。
据说在安提帕特时代,城墙有5公里长,其后历经荒弃与重建,有些地方至今仍保留古城墙遗迹,且保存完好。旁边的石砌建筑是于1862年建造的希腊正教会修道院的遗址。
听说凡是加利利海畔的餐馆,无论哪家都会有一道名菜——“圣彼得的鱼”,指的就是《新约全书》中的彼得在加利利海畔捕到的那条鱼。正是为纪念这一传说,12世纪时在此建立了这座教堂,奥斯曼王朝时代曾把它作为伊斯兰清真寺院使用。
走进空荡荡的教堂,一位来自印度的修士热情接待了我。在修士们使用的厨房兼餐厅里,他泡了两杯印度红茶,然后跟我聊起了印度。
在得知我曾去过他的故乡亨比时,更是有了聊不完的话题。这位在圣彼得教堂与其他兄弟住了一个多月的修士,每天早上下湖游泳,晚上湖畔散步,偶尔去附近的村子徒步旅行,日子过得轻松、自在、宁静、悠闲,让我羡慕不已。
在阿拉伯语中拜赫尔清真寺意为“海之清真寺”,其名称由来是因为住在附近的穆斯林大部分是渔民。听说还有个入口,可以乘船直接进入清真寺呢。
因为欧洲各地发生的迫害犹太教徒事件,逃到伊斯坦布尔的纳西家女主人格拉西亚·纳西极力说服苏丹,投资完成城堡建设。她设置门牌号,完善市场、水道设施等,行使管理权,使该城镇成为接收犹太人的地方。其后,在18世纪中叶,贝都因人丘拉比将城镇修成现在的样子,1837年经受了地震后又重新修复。
站在城堡上远眺加利利海,景色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