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行走故事 |
拉萨这座城市在我看来,似乎就是旅人聚集和分散的驿站,匆忙来,又匆忙走,当时感觉没什么值得留恋的,回想起来却还存有几分感慨和想念。而对于孤单的旅人来说,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结识朋友,又有幸住进当地民居,那么离开后对这座城市、那个小屋以及小屋里的人的思念也就愈发强烈了。
因为大鹏的缘故,我刚从珠峰回来便跟着他穿过曲曲弯弯的小巷,搬进了木如小屋。这是一幢两层楼的独门独户的民居,由大鹏在拉萨的几个陕西朋友经营,看在我是大鹏的朋友份上,哥几个只是象征性地收了点住宿费。起先,在这片居民区里进进出出,恍如置身迷宫,甚觉不便;后来,走的次数多了,倒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像房客,而已然是当地居民的一份子了。每回走到巷口,我会像当地孩子那样买上一包油炸土豆片或土豆块,边走边吃;闻着从各家各户飘散出来的香味,有时会拐进居民楼内热闹的长方形大院瞧瞧,当时女人们忙着在水井边淘米洗菜,孩子们则闹作一团;再往里走,坐在一扇黑漆漆大门外的老妇人总会向我点头示意,一句“回来了”让我感觉如此亲切和温暖;等我推开木如小屋的大门,终于到家了。
木如小屋让我有家的感觉。这是一个由男人做主、操持的家,我整日早出晚归,印象中感觉最温暖的就是每天晚上的家庭团圆饭,无论何时回去,总会有一桌丰盛的酒菜等着你。通常大家伙都围坐一圈,喝酒、下菜、吃饺子,新老朋友谈天说地,聊聊家常,兴致高时唱上一曲,就这样,迎来送往,有欢笑也有泪水。
送走的第一批“家人”是大鹏和他找来一同骑行青藏线的一老一少,那位来自天津的老骑车族就是先我一步走进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人,当我得知他老人家在背夫的帮助下,涉水趟过那条没过大腿的冰河时,实在是佩服之极。另一位是刚进藏的香港大学生,什么装备也没有,仅凭年轻人的冲动、激情和勇敢就想尝试,好在有大鹏帮忙,半天时间就将自行车、驼包、冲锋衣等装备配齐。三人走后的第二天,我在前往纳木错的路上见到了他们,老人在前,大鹏断后,一切似乎正按计划进行着。
迎来的第一批客人来自广东,年轻的男男女女大都是辞职进藏旅游的,他们的到来给这个家增添了一项新活动,就是品功夫茶。品茶聊天,广交朋友,西藏人民出版社的王主编就是这样认识的,他可是这哥几个在拉萨的“家长”,酷爱品茶。临走那天,我有幸应邀到王哥家边品龙井边欣赏他的绘画、书法,感觉似乎回到了江南。
冬天了,木如小屋里的大哥们一切还好吗?远在上海的我正惦记着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