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斋浦尔的第二天早上,我便坐上嘟嘟车直奔距离市区11公里的安贝尔,那儿有一座被人称为“琥珀堡”的安贝尔城堡——昔日卡查瓦王国的都城。城堡位于山丘之上,被绵延数公里的城墙环绕,远看倒有点像中国的长城。
光从远处眺望,就已经能清楚感受到城堡的宏伟壮观,当时在清晨阳光照耀下的安贝尔正如琥珀宝石般的闪闪发光,摄人心魄。而当我临城由下方仰望,其泰山压顶般的气势更是令人震慑,不过在城下一池绿水的映衬下,使得这气势磅礴的建筑又多了几分妩媚。
琥珀堡下面水库中央的皇家花园,在这个沙漠边缘的城市能为一个花园专门建造一个水库,其奢华程度已可见一斑了。
在进入安贝尔城堡之前,还是先了解一下卡查瓦王国。卡查瓦王国兴起于11世纪,定都安贝尔,后来慢慢在斋浦尔一带扩展,繁荣一时。哪知好景不长,到了16世纪,北方出现了势力陡然大增的异教徒国家——莫卧儿帝国。这个信奉伊斯兰教的新兴国家一出现,周围各国便恐慌起来,尤其对于那些紧邻莫卧儿的国家来说,问题更是严重。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属于一向好勇斗狠、勇猛顽强、不怕死的拉杰普特族的卡查瓦王国却选择避免战争,誓言效忠莫卧儿帝国,并在政治上高度参与配合。另一方面,就莫卧儿帝国阿克巴皇帝的立场而言,能与邻近的印度教强国维持友好关系,也是有利之事。
这个时时对周遭环境保持警戒的民族,面对强大的莫卧儿帝国,并非一面倒地以武力对抗,反而以柔软的身段应对,这种政治判断力正是决定国家兴亡的关键所在。乍看似乎屈居臣下,可是卡查瓦王国从11世纪到20世纪均处于繁荣之中;而身为君主国的莫卧儿帝国则是16世纪崛起、19世纪灭亡,相较之下更为短命,甚是讽刺。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吧。卡查瓦王国实在是深谋远虑,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阿克巴,缔结姻亲关系,始终让莫卧儿帝国对其忠诚之心深信不疑。这位公主生下的男孩,后来登基为帝,就是贾汗季皇帝。不过,对于莫卧儿代代之间的父子纠葛,卡查瓦王国却始终置身事外,未受波及。更让人惊讶的是,他们对权力消长嗅觉敏锐,经常在巧妙的时机往新政权靠拢,因此虽然效忠莫卧儿帝国,却不会成为命运共同体,随之衰微。即便在英国统治时期,卡查瓦王国对状况的判断和因应都是超群出众:当佣兵蜂拥而起反对英国时,他们选择站在英国那一方,镇压暴动,并因此功劳而拓展了版图。
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城堡一窥究竟吧。从山脚进入城内,人们既可以选择像当年王公邀请的贵宾那样骑上大象荣耀地进入,也可以像谦卑的臣民般一步一个台阶慢慢爬上去。

步入正殿,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甘尼许门。虽然上面的彩绘已有些褪色,但仍是令人惊艳。
抬头注意看那精心雕凿、有着几何图形的细格子窗棂,我似乎能感觉到有一双双眼睛正从里面窥视着下面游人的一举一动,那里是嫔妃们躲在窗后偷看外出打仗的国王是否凯旋归来的地方。据说,当年后宫的嫔妃超过300人,她们平均一年才可能见得上国王一面呢。


甘尼许门对面的列柱大厅是公开谒见厅,当年王公就是在此接见臣民,听取民间疾苦。
左边这间规模稍小、有着优美的花瓣形拱顶的私人谒见厅,是王公用于接见贵宾的场所。

穿过甘尼许门,来到后宫庭园,
左边那座外表看起来并不十分起眼的王公寝宫是整个城堡中最美丽的宫殿。这座白色大理石建筑内的壁面、天花板都以镜片和彩石镶嵌成不同形状的花卉植物图案,尽显印度工匠的精巧手艺,处处闪烁华贵却又不带金银的俗艳,对所有来此参观的游客来说,享受到的无疑是一场视觉饕餮。





虽然这座被后人称为“镜宫”的宫殿历经岁月的摧残,有些地方已斑驳毁损,但如今看来仍不难想象当初完工时这整件作品所散发出的如仙境般的奇幻光彩。
斋浦尔不愧是印度的宝石之城,不仅“镜宫”的彩石镶嵌技术不亚于泰姬陵,就连它对面矩形房屋内的彩石镶嵌工艺也十分独特。

登上城堡的最高处,视野顿时开阔,俯视山下这险峻的地势,也就不难体会当年卡查瓦王国选择这里建造城堡的良苦用心了。
回望身后这座雄伟建筑,此时倒像是一个巨大的空骨架,供游人拍照留念,而它的灵魂也许已沉睡不醒,也许正透过那一扇扇美丽的窗棂打量着今天的人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