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行走故事 |
下午1点多,魏老师转山回来了。对于之后的行程安排,还没等我们开口,村长居然主动提出要弥补我们未拍到圣湖晚霞的遗憾,去湖边住一晚,如果下雨就再住一晚。他的态度突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可能与我们刚转完山有关。据说,来冈仁波齐山朝圣的外地人和外国人,回到家乡处处受人敬仰、受到特殊礼遇且自视高人一等,因此村长自然也不敢怠慢。当魏老师提出就近在湖边找一住处时,村长却不嫌麻烦,带我们来到稍远处的位于圣湖东面直贡派属寺色瓦龙寺。安顿好住宿,我们便扛上“家伙”来到湖边。
眼前这个海拔4587米、面积达4012平方千米的大淡水湖,即唐玄奘之《大唐西域记》中所称“西天瑶池”之处。据佛经讲,玛旁雍错是世界上的“神湖之王”。湖水由冈底斯山冰雪融化而来,被教徒们视为圣水。人们相信这水可洗尽五毒(贪、痴、瞋、怠、妒),清除人们心灵上的烦恼,喝了这圣水还可以消除各种病痛,益寿延年。根据佛经,因为这湖中有光芒四射的龙宫,故在九百年前这湖还是以广财龙王的名字“玛垂”来命名的,叫做“玛垂错”。有传说讲直到十一世纪,代表佛教和本教的白教与黑教在此进行较量时,白教得胜,佛教徒们才把此湖改为“玛旁雍错”,示“不败的湖”,以资纪念。
由于神山的倒影在云开雾散时,会出神入化地映入湖中,因此人们把此湖看作是神山冈仁波齐的妻子。不过,若以此湖论美,据大多数游客说,它实在不及羊卓雍错。而当地人却会告诉你:仰望玛旁雍错得用上一年的功夫,否则你无法想象它千变万化的奇丽景色。当然论神论灵,玛旁雍错在西藏是首屈一指的。每年来此处的朝圣者,以自我克制的苦行,赤足徒步,风餐露宿,沿湿婆的踪迹,来此面谒大神,以湖水沐浴,然后再将圣洁的湖水装满随身带来的容器,带着大神的启示返回家乡。在转山时遇见的那位荷兰女士曾告诉过我,她接下来就打算花四天时间去完成转湖。
比起即乌寺湖畔,这里更加清静,更加浪漫,也更加富于宗教色彩。这令人心境旷达的湖畔,很少有游人涉足,但对于我们这些耽于冥思的摄影人,可就趣味盎然了。站在寺庙所处的山丘上,骋目沿湖迷人的风光,湖的两侧有近山环绕,向左边远眺,可以望见那遮挡住视线的淡淡的雪山。而近前那一排白塔、摩尼堆上高高翘起的牛角以及与我擦身而过的转经老人又无不使人感受到圣湖神秘的宗教气息。这个几乎是圆形的美丽水域,由于一条伸向湖水的优美堤岸,而多了几分动感。
走近堤岸,正在聊天的尼玛和他刚认识的朋友,玩耍的小男孩和洗衣的女子构成一幅幅温馨画面。
随着太阳向西方滑落,漫天红云将我目及之处渲染得愈加凝重、浑厚、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