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盛世宝马——唐朝名画赏析:《照夜白图》与《牧马图》

(2021-07-20 06:25:16)
标签:

转载

分类: 时尚休闲杂谈

唐朝人最爱的动物是什么?

从存世的美术作品来看,马,应该是当之无愧的最受唐人喜爱的第一名。

唐朝的画家,几乎都画过马。

不过,其中最有名气的、水平最高的就是曹霸和韩干。

曹霸没有留下作品,我们无法评价。但韩干确确实实有真迹留存于世。

比如说这幅《照夜白图》。

《照夜白图》为纸本水墨,纵30.8厘米,横33.5厘米。

画的是唐玄宗最喜欢的御马照夜白。

从画上看,照夜白被照顾得很好,膘肥体壮的,马身被画家有意的画短加粗了,甚至到了让人怀疑4条细腿能不能支撑这肥厚身躯的地步。

但被人好吃好喝伺候着的照夜白似乎还是不满意,它仰首嘶鸣,四蹄腾踏,似乎急于挣脱羁绊,好去自由驰骋。

画家用笔虽简练,但线条匀细圆劲,充满张力,准确概括了马的腾跃动势。

对于马的口鼻眼目、颈部前胸以及四蹄、鬃毛等部分,在线描基础上略加渲晕,使该马的神骏个性得以充分表现。

为了衬托马的动态,韩干还在马旁画了一个栓马桩。

栓马桩立于画面中央,桩与马交错,形成画面中心。

粗壮稳定的桩和跳跃嘶鸣的马之间,形成了稳定与跳动的对比,细瘦与肥壮相映衬,反映出自由与束缚、动与静的矛盾。

可惜的是,这幅画上的照夜白没了尾巴。

据专家考证,马的头、颈、前身为真迹,而后半身为后人补笔。

估计补的时候马尾巴那一块丢了,弄得补画的也无从下笔。

——别以为补一下很容易,想想断臂维纳斯,这么多年了也没人提出一个能让大家都信服的双臂方案。

所以越是名作、佳作,越不好补。

还不如不补,成就所谓的“缺陷美”。

南唐后主李煜得到此画后,在右上角题了“韩幹画照夜白”6个字,尊其为至宝。

民国时期,恭亲王弈之孙溥伟为了密谋复辟清室,将此画通过上海古董商人转卖给了英国收藏家戴维德。

后几经周转,此画入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国之瑰宝,流落外邦,这样的憾事,我们有太多太多了。

顺便说下,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还有一幅号称是韩干的《圉[y]人呈马图》,但考证说是后人仿作。

真正没有太多异议的韩干真迹,除了《照夜白图》以外,就只有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牧马图》了。

《牧马图》为绢本设色。纵27.5厘米,横34.1厘米。

它在技巧表现上要比《照夜白图》更为成熟。

同样是采用匀细圆劲的线条,但运线之粗细、轻重,紧扣马的肌体顿挫起伏,富有弹性。

而且白马线条细劲而流畅,黑马线条粗犷而厚实,取得了前重后轻的效果。

画中人物为养马官——不是孙猴子弼马温,而是一个胡人。

唐朝设有大规模的国家监牧养马,不少游牧民族和胡人就是以替朝廷养马维生。

——什么叫大唐气度?

你能想象我国的坦克、军用车辆的生产和维护都是外国人吗?

这马在唐朝就相当于军用运输、交通工具啊,属于战略物资啊。

朝廷不但放心把它交给胡人管理,胡人也死心塌地的为大唐养马——海纳百川,百川归海,这就是大唐气度!

扯远了。

再回到《牧马图》上,与《照夜白图》相比,马的形体比例更准确了,而且人物造型严谨,神采生动——这就是韩干坚持写生的成果。

据说,韩干对马的识别与鉴赏的能力达到了著名相马专家九方皋、伯乐的程度。

辽宁省博物馆还藏有一副题签为《韩干神骏图》的古画。

但大家可以细心看一下该画中的马,是不是跟《照夜白图》和《牧马图》造型和画法上都有不同?

是不是更显呆板,少了灵动之气?

我就不下结论了,大家自行辨认。


本文是《趣谈中国汉字/书法史》姊妹篇,《笑画中国美术史》(暂名)系列文章。每篇一分钟,收获受用一生的知识,你值得拥有!加关注看之前文章,及时提示更新。转载请标明出处,欢迎出版社与我联系。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