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阿忆
阿忆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946
  • 关注人气:6,40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无阻我飞扬》

(2006-05-01 13:42:47)
标签:

凤凰卫视

系列专题片

水木清华九十年

之十二

阿忆撰稿旧作

分类: 视频节目

  1988年,北大中文系王瑶教授,提出“清华学派”概念。

  他说“清华学派”的特点是:一、既有国学根底,又深切了解西方文化;二、既不是卫道士,又不是西方文化的搬运夫;三、有一大批中西会通的著作。

 

 【主持人陈晓楠:王瑶是清华中文系主任朱自清教授的研究生,十分有趣的是,当年的师生继承关系,既包括继承和光大先生的知识体系,也包括自然不自然学会先生的做派和生活习惯,所以王瑶不仅继承了朱先生的学问,而且继承了他的大烟斗,当然也包括继承和发扬朱先生曾经有过的“清华学派”的意思。

 

  不仅是朱自清和王瑶,清华原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教授,也曾经有意整理出一个“清华学派”的想法。不过,除了冯友兰、朱自清、王瑶,再没有人呼应过这个主张,理由很简单,清华90年,莘莘学子万千,大家各有各的路数,从来没形成过学理意义上的所谓“学派”。您很难说清楚,谱写《同桌的你》的高晓松,跟揭反伪科学的何祚庥院士,究竟有什么共通之处。把他们联在一起的惟一依据,是他们都曾经在清华园学习或工作过。

  您看到的这位女生,名叫“伏明霞”,全球闻名的奥运跳水冠军,她在光荣退役后进入清华,她会不会也属于“清华学派“,恐怕不问自知。

 

  这里是清华西校门,10多年前,物理系毕业生宋朝弟,曾从这里起步,从小业主变成北京科利华集团的董事长。他是企业家,当然,也不属于“清华学派“。

 【北京科利华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宋朝弟:清华这几年对我人生的成长,是一个非常时期,因为我在清华是读研究生,正好是既接触学校又接触社会的这么一个转型期,对我来说,做硕士,我可以这么讲,我对大学,我的大学在科大,是一种年轻人的留恋,因为那个时候是世界观形成的过程,但是后来在清华读研究生,是给我一种社会的锻炼,使我真正觉得有力量了。

  宋朝弟笃信量子理论,他发行和宣传《学习的革命》,根本不以内地出版社的既往经验为限。他要投资1亿,流水1亿,让国人瞠目结舌。

 

  搜狐网站,中国人耳熟能详,是它把“风险投资”这个既商业又科技的概念,引进中国内地。它的主人,是张朝阳博士,他是清华物理系81级本科生。

 【搜狐网站总裁张朝阳博士:我们这代人,是1981年入校的,全是在当时粉碎“四人帮”以后不久,全国上下都在讲“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以及“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成长起来的,把念书不只是当成获取教育,求得一份工作,根本不是这么务实的一种想法,而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念书,念好物理,念好数学,就能探索自然界奥秘,这是人生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是一个特别崇高的追求。

  张朝阳上学的时候,清华最火热的口号,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个口号,什么时候都有用,却只属于80年代。

 

 【主持人陈晓楠:除了音乐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清华还出炉了一大批职业政治家。而且为数众多,不亚于党校,公安部长贾春旺,就是其中一位。贾春旺是60年代清华工程物理系毕业生,毕业后留校后,曾担任共青团清华委员会书记,直到80年代前后,才离开清华。

 

  1984年,中共海淀区委书记贾春旺,回到他熟悉的清华园,拜会老同学倪振伟,动员他投身市场,把清华科研成果直接转化成产品。于是,在清华教了26年书的倪振伟,成了中关村第1位投身商海的教授,公司的名字是“海华”,意思是“海淀和清华”,地点在清华照澜院居委会。3年后,教育部规定,在校教师,不准办公司,  倪教授要么让清华接管海华,要么带走海华跟清华脱钩,而倪教授选择了后者。

 【北京海华集团董事长倪振伟:从1992年开始,我们又转向信息服务,当时主要是搞寻呼业,就觉得清华这些中国的知识分子要为国家做真正贡献,一定要跨出去一步,是要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要为社会服务。

 

  清华历史上,人人不相同,那是一组组丰富多彩的记忆,丰富中又延续着一线共通。

  在早期清华,人人有一段飘扬过海的历史,在闻一多召唤下,梁实秋改变留守想法,也去美国留学。这位被鲁迅指控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的人,置装之余,还特制一面1丈长的绸缎国旗,理由是,我爱这个国家。

  清华政治系主任张奚若,对学生的嘱托是,“为正义而申言”。直抒诤言,是张先生的终生信条,50年代的“反右”运动中,这位为新政权起了名字的人,被打入冷宫。

  实际上,50年代的时候,清华依然不会因为主流趋导,放弃各自的世界观,这和清华园此前的自由传统息息相关。

 

  在清华自由宽松的环境中,破格事件,屡屡发生。

  王力是大语言学家,他引进西方科学方法,填补了中国传统语音研究的巨大空白,全面超越了前辈。当他被清华国学院发现时,他根本不具备入学资格。

  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发现华罗庚,情况也是如此,华罗庚不过是南方杂货店的小店员,但是清华不拘一格,为中国数学界造出一颗耀眼的明星。

  钱钟书1929年报考清华外文系,吴晗1930年报考清华历史系,一个数学是15分,一个是0分,但他们的中文和英文成绩奇高,吴晗得了两个满分。罗家伦校长大笔一挥,把他们破格录取!

 

  清华,最初只是工字厅,总面积不及一个小型庄园。但它具有鲜明的扩张性,这种特性在梅贻琦和蒋南祥身上,看得更为清楚。抗战胜利后,清华从昆明复校,如果不是何思远市长反对,梅校长会把整个圆明园纳入清华,而蒋校长向东向南大规模拓展,终于让清华成了全中国面积最大的学校。

 

 【主持人陈晓楠:清华问世在1911年,当年的校长是唐国安,唐校长举荐在外务部供职的侄子唐彝,让他来清华教英文,唐彝后来做了庶务长,把校园治理得井井有条。1923年,唐彝也推荐自己的侄子唐贯方来清华,唐贯方在图书馆干了70多年。唐家祖孙3代,敬业以求,全部终老清华。像这样的上阵父子兵,清华史上比比皆是。

 

  父子同爱清华,还有国学院导师梁启超和建筑系主任梁思成。同为佳话的,还有美学家邓以蛰和核物理专家邓稼先。与邓家比邻而居的,是大数学家杨武之和物理学家杨振宁。还有大哲学家冯友兰和作家冯钟璞,父女俩,都曾把好梦寄放在清华。

  大戏剧家曹禺,病逝前4个月,几乎记忆不能,但他清晰地向这个世界说,我,是清华大学1933级西洋文学系的毕业生。

  1947年,湖南少年朱镕基,考进清华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同学们知道他,不仅仅因为他是学生会主席,而且因为他酷爱京剧,能拉会唱。1994年,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成立,朱镕基兼任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曾深情地写道:“水木清华,春风化雨,教我育我,终生难忘。”

 

 〖滚职员表字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