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P>
象木辛这样年纪的其他孩子吃穿不用自己操心,只有木辛需要一边努力学习一边自己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问题。他十分合理地运用哥哥寄给他的数量不多的生活费,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不高,他只要求哥哥一个月能给他寄十元钱就行了。在没有搭伙之前,他每月先把米、油、盐、买好,控制好每天的菜钱,烧柴是从乡下舅舅家挑来的。可想而知,经济拮据给木辛造成的压力是多大,他只不过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就要考虑这样多的问题,要自己照顾自己,真不容易呀。他时常会产生这种感慨,尤其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有新衣服穿,有香饭好菜吃的时候,在人家过年过节的时候,他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是孤独的。正是在这种境况下,正是在这样的心情下,他咬紧牙关,默默地鼓励自己必须挺住,男儿有泪不轻弹!
现在,时间已进入小学升初中的攻坚阶段,别人的父母为孩子准备好了一切,这些孩子们可以无忧无虑、专心致志地投入紧张的复习之中,而木辛只得在学校搭伙,同时还要天天操心钱的事。在此期间C校长简直就把木辛当作自己的儿子看待,有几次过节时还专门把他留下吃饭以加强营养。木辛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每次都想推辞,实在盛情难却才去,即使去了也只吃一点点。他总认为,C校长家里也有小孩,他去多了会给人家添麻烦的。所以懂事的木辛更博得了C校长的器重,C校长知道在精神上对这个好学生进行鼓励乃是最好的方式。木辛给C校长留下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后来他常常向低年级的学生提到这个难得的好学生。木辛在这所小学的声名太大了,以至后来的学生都问木辛长的什么样子。木辛知道这是学校给他的崇高荣誉,这都要归功于众多老师和C校长,还有汤姆和元华的帮助。
六月的一天,全校师生终于盼来了期盼已久的初中升学考试。木辛、汤姆和元华不在同一考场,昨天的考前动员会之后,他们都去熟悉了各自的考场。今天早上,木辛和元华破例没有晨跑,只在操场上作了一遍早操,然后就作深呼吸以吸进新鲜空气,约略过了二十分钟,他们小步跑进汤姆的寝室叫醒了这个懒虫。不知怎么搞的,汤姆平时虽然不搞晨跑,但也不至于象今天这样七点钟才起床的。木辛说汤姆一定在想什么心事,汤姆说木辛在瞎说。他说自己上周看了日本人写的文章说考试前的二十四个小时要保证充分的睡眠,否则就可能影响考试。听他这么一说,木辛和元华开玩笑地说汤姆真是一个考试专家,还有一套完整的关于考试的理论。木辛对二人说,今天他们一定要保持自信和冷静。他还要求他们三人一定要相互加油。考前二十五分钟时还有学生在看书、背公式,显得很不自信,眼神中隐含着不安。只有他们三人胸有成竹的样子,并谈论着一些轻松的话题。木辛用手轻抚着双脸,揉一揉眼睛,然后深深地作深呼吸。这种鬼动作不知从哪儿学来的,引得汤姆和元华开心地大笑。这时,考试办公室主任C校长抽空出来给三人做考前的最后一次谈话,问他们感觉如何,嘱咐他们尽量保持冷静和细心,不要慌,碰上不熟悉的题目一定要仔细分析题意。临走时还特地拍着木辛和汤姆的肩膀说“这次就看你们的了。”
的确,C校长应该相信木辛和汤姆。头一门是数学考试,汤姆做得很快,不过他怕第一遍的正确率不高,于是用余下的时间进行检查;木辛做题比汤姆慢,但他每做一道题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所以正确虑很高,一般只留下半个小时进行检查,他对此自信心很足。今天,汤姆开始检查的时候,木辛还在做最后两道大题。监考老师对木辛的表现似乎很满意,这一点木辛自己很清楚。因为这位老师从旁边走过时都要瞄一瞄自己的试卷,而对别人的试卷则心不在焉。以前C校长对自己也是这样的,考试时总要多看几眼。其实,这样被老师看有好处也有坏处,因为这表明自己受到了老师的重视;坏处在于,老师这样一看,有可能扰乱思路。因此,小学生一般都有这种矛盾的心态。所幸的是,今天木辛根本就只顾看题目,认真地思考着如何解题,仿佛进入无人之境。
离考试结束还有十五分钟时响起了一道钟声,木辛已开始检查第二道题了,因为他喜欢从尾至首地检查,看来他的时间绰绰有余。到后来他已觉得没必要再检查了,因为他觉得心中有底。这时他突然有点时间变慢的感觉。还好,五分钟后,考生离场的哨声响了,他似乎有点迫不及待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拿着考卷几步跨到老师那儿,并将卷子递给他,然后大步流星地走出去。他随着人流走向厕所,感觉脑袋里似乎需要补充新鲜空气似的。这时他碰到了汤姆,他们交流对题目的感觉,而不象某些人一样具体地谈论某道题。因为他们知道,对答案是一种愚蠢的回宿舍休息了不到一个小时。
木辛是从来睡不着午觉的,这也许是遗传的缘故吧。他家兄弟几个都没的学习成绩。
下午语文考试之前,木辛、汤姆和元华聚在一起,互相鼓励考好语文,还要坚持到底考好其他科目,为母校争光,为C校长争光,也为家人和自己争光。语文考试最能考验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读四年级时木辛刚从乡下小学转学来的时候几乎不会写作文,而现在他的作文水平几乎无人可比了。有一次,木辛后来的语文老师告诉黄老师木辛的作文水平不低,应该归功于他黄老师,黄老师感到很自豪。不错,的确应该归功于老师。木辛有时候H想起老师当中奚落他反而还帮了他的大忙,正因为这样,他才会知不足,然后发奋图强,把作文写好,做班里的第一名。
语文考试还剩下一个小时,木辛就做完了全部题目,可想而知,汤姆可能花的时间更短了。考完试,他们二人交头接耳地说,要不是怕C校长和语文老师说的话,早就提前交卷了。毕竟,这是他们告别这所小学,告别C校长、语文老师和其他老师的一次有重要意义的考试,要给他们留下好印象,让他们能永远处于一种慰藉的状态回想起他们的好学生。
初中之前的最后一个暑假开始了,木辛踏上去乡下的长达十二华里公路。本来可以乘公共汽车的,但为了省钱,他象很多勤俭的人一样,徒步而行。这条路每隔一公里就树一块里程碑,算起来一共要走过七个里程碑。每次下乡的时候,他都要从零号开始一直数到六号,只有数完了七个里程碑才可能到达舅舅家。这一天,木辛数到第五个里程碑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一件往事,也就是在这里。今年的大年初一,他背着几样礼品和一盒鞭炮,碰上了正回学校的C校长,木辛远远地就叫开了“C校长,过年好!我给您拜年!”C校长问他去哪里,木辛有点激动地说,自己要去给父母扫墓,还要给几位舅舅家拜年。
就是这件小的不值一提的事情,C给校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C校长后来在木辛班上和学校大会上不止一次提起这件事,表扬木辛懂礼貌有孝心讲道理,并激励其他学生要向木辛学习。C校长的多次表扬,木辛一辈子也难以忘怀,C校长是那样地器重自己,看中自己的成绩和品格,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他下定决心:说什么也得好好学习,
不辜负C校长他老人家的一番良苦用心。因此,在C校长的印象里,木辛永远是他的好学生,而在木辛的印象中,C校长的形象永远是高大的。
木辛在五号碑前伫立良久,心潮逐浪高,久久不能平静,睹物思人,顿感恩师情重,于是暗下决心终生图报。然而,就恩师的秉性而言,木辛感到唯有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并以知识和才华服务民族、国家和人类,才是对恩师的莫大报答!木辛不敢再多想,还有几里路要走呢。湘北的夏天是炎热无比的。路上全是小石子,手扶拖拉机碾过时会扬起黄色的灰尘,扑面而来,木辛猛的蒙住眼睛,屏住呼吸,手捂鼻子和嘴巴,脚步却不停的往前走。路旁的栀子树结满了绿色的果子,叶片背面沾满灰尘,随风翻飞。栀子树的干是黑色的,到处是疙疙瘩瘩。路旁还长满了茅草,烈日照耀下,蜻蜓、蚱蜢和螳螂飞来飞去。再向远处望去,那是农田和稻谷,打稻机声隆隆作响,那是农民在收获春天的希望。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那也是一种生命的呐喊。不远处池塘里有小顽童光着屁股趴在边上学狗扒式游泳。这是一副典型的农村画面。对了,木辛一家曾经住过近十年的的村庄马上就到了。因为学习紧张的缘故,木辛已经半年没与它见面了。这还是春节碰上校长后第一次下乡,其实木辛早就想去看看舅舅。
翻过一座山岗,就看见“老家”了。看,那熟悉的村庄、茶山、稻田、荷塘……小舅舅肯定就在那片稻田中割谷呢。就是这里,曾经有木辛的家,曾经有木辛的十年成长历史。在这里,他失去了人生最初的、最可宝贵的爱,失去了最亲的两个人。此时此刻,近乡情怯,心潮澎湃,多愁善感的木辛再也止不住的眼泪滑落下来……
十二年前,一个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冬天,父母亲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了木辛外婆家所在的村庄---生产队。木辛的父亲最大的儿子---木辛的大哥,在下乡之前就参加了工作,因此他从此以后一直没与家人一道在农村同甘共苦,他不可能亲历他的弟妹们以后所承受的苦难。这一年木辛才不到一岁,从此他将开始他无法预知的人生历程。
他们在一座粮仓里暂住下来。就在这座粮仓里,这一家人度过了一个冬天,幼小的木辛接受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迁徙之苦。翻过年来,木辛母亲的娘家派了一大帮人马开赴小镇,把能搬的东西都搬到了乡下,准备建一座瓦房。这些农民亲戚工作十分努力,进度奇快,不到一个月工夫就建成了。木辛的父母高高兴兴地把三个男孩或牵或抱进新房子。这房子就在村子的最东头,按理来说,这种地理位置是称得上最佳风水宝地的。
房子刚建起来时,周围没有什么树林,光秃秃的。后面用土筑了一个大约十平方米的小院。后来在土埂上种上了芭茅、荆棘,在中间载上松苗和一些
茶树,十几年后这里居然郁郁葱葱。芭茅根连根,枝叶丛生,密密麻麻,维护着中间的树林,这似乎起到了一种钢铁长城的作用;茶树的个儿已经超过了木辛的个头,每年都可以从上面摘下茶籽榨成茶油,茶油炒的菜特别香甜可口;松树长的更是高大挺拔,每年春天都会长出一根半米长的嫩芽,然后长出许多松针。靠近水田边还有一个小院子,里面全是茁壮的竹子、桃树、棕叶树和李子树。竹子可以做篾器和鱼竿;桃树经嫁接后长出又红又大的鲜桃,吃起来特别香甜可口;李子树长出特别苦涩的果实;棕叶树与芭茅在每年端午节时便派上了用场。这个村子所有的房子都是依山而建的,村庄的南面是一座大山,长满了高大的松树和密密的茶树,以及密密麻麻的茅草。在村子所在的这座山后面还有几座山。一座山上树木稀少,但茅草丛生;一座山上全是坟墓。在村子的东边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简易公路,也就是木辛经常走的那条。在山与山之间的是肥沃的田野,夏秋两季长满金色的稻子,地势稍高的则种小麦或蔬菜。村子后面有两个池塘,是蓄水抗旱用的。村子前面有两个荷塘和一个大池塘,大池塘一方面用于生活用水,一方面用于农业灌溉。自从那年冬天木辛举家迁到乡下之后直到后来重新回到小镇之前的日子里,他每年都看的见这些农民亲戚农忙时热闹丰收的景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