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里:屈原的吟,崔颢的诗,李白的唱……不计其数的骚客,哼哼唧唧。想起若干天前乘飞机,去咸阳,不靠窗。空姐说下面是武汉下面是武汉,我看了看她的裙子又看了看我的裤子,恍然大悟望向窗外。喜出望外,说真的是武汉真的是武汉。
一说武汉,很自然想起一条大河波浪宽。歌里这样描述:她从雪山走来,她向东海奔去。真是辛苦她了,从遥遥的唐古拉山来,几千年了,孜孜不倦地滋润着中华文明;她却不应向东海“奔”去,这首歌胡扯!她,只是向东海流去。
“奔”是一个不好的字眼,古时有“奔女”一词,意为放荡的女人。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太太出走事件大约就是传说中的嫦娥奔月。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故事叫做红拂夜奔。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她是那么贤淑、端庄、慈祥。她不是奔月的嫦娥,更不是夜奔的红拂女。所以在今天,我要把这一句改成,她向东海流去……唉呀好乱,总之,总之,长江长江我爱你。
我想这里很有必要说到黄鹤楼。感觉有点仓促,思想准备不足,让我来为你朗诵: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传说千年前的李白,默读了一遍这首诗,当时就曰:一拳打倒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先前在拾阶而上之时,就已经看到一个“搁笔亭”,上书曹禺先生联:楼未起时原有鹤,笔从搁后更无诗。这是一种特别的感受,崔颢先生在黄鹤楼上,先是怀古,感叹久远的神话,心里浮现出昔日的白云黄鹤,仙人子安。江风阵阵,微凉;再是怀乡,崔诗早期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大致是“妹妹样子好销魂,曲线玲珑没皱纹”一类,后来发配边塞几年,性情大变,诗风也雄浑奔放起来。当时正值日暮,四下无人安静的很,只有身前的浩浩长江,和身后的巍巍高楼,他就想起了家,对着长江眺望,他的心拔凉拔凉的。接着说说李白,其实在黄鹤楼下,他也是写了诗的,他送别好朋友孟浩然,就是那首《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显出李白同学对孟浩然同学的不舍,更有担心,你看一页孤帆之于长江,那是太微不足道,随时都有颠覆的危险。孟浩然下扬州做什么,诗里没有说,但是我们可以猜测,他大约是去“青楼薄幸”一下。这是个合理的设想,那时候的扬州,有天下三分明月之二,月下又有二十四桥,在桥边,闻萧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所以在一千年以前,孟浩然同学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为了女人,冒一点危险是可以的。中国人大约都有一种同样的情绪,就是怀古之情。崔颢怀念白云黄鹤,感叹前人悠悠;曹禺怀念李白崔颢,抱怨今人碌碌;我也一样地怀古,你看,我把目光投向了千年之前,孟浩然的壮举。
我想这里很有必要说到黄鹤楼。感觉有点仓促,思想准备不足,让我来为你朗诵:
传说千年前的李白,默读了一遍这首诗,当时就曰:一拳打倒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先前在拾阶而上之时,就已经看到一个“搁笔亭”,上书曹禺先生联:楼未起时原有鹤,笔从搁后更无诗。这是一种特别的感受,崔颢先生在黄鹤楼上,先是怀古,感叹久远的神话,心里浮现出昔日的白云黄鹤,仙人子安。江风阵阵,微凉;再是怀乡,崔诗早期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大致是“妹妹样子好销魂,曲线玲珑没皱纹”一类,后来发配边塞几年,性情大变,诗风也雄浑奔放起来。当时正值日暮,四下无人安静的很,只有身前的浩浩长江,和身后的巍巍高楼,他就想起了家,对着长江眺望,他的心拔凉拔凉的。接着说说李白,其实在黄鹤楼下,他也是写了诗的,他送别好朋友孟浩然,就是那首《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显出李白同学对孟浩然同学的不舍,更有担心,你看一页孤帆之于长江,那是太微不足道,随时都有颠覆的危险。孟浩然下扬州做什么,诗里没有说,但是我们可以猜测,他大约是去“青楼薄幸”一下。这是个合理的设想,那时候的扬州,有天下三分明月之二,月下又有二十四桥,在桥边,闻萧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所以在一千年以前,孟浩然同学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为了女人,冒一点危险是可以的。中国人大约都有一种同样的情绪,就是怀古之情。崔颢怀念白云黄鹤,感叹前人悠悠;曹禺怀念李白崔颢,抱怨今人碌碌;我也一样地怀古,你看,我把目光投向了千年之前,孟浩然的壮举。
前一篇:“讨钱队”讨出村道102公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