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前主席首谈诺奖“内幕”

(2016-04-08 12:14:52)
标签:

春城晚报

复兴论坛

诺奖主席

主笔张京徽

主编温星

分类: 【深度报道】

前主席首谈诺奖“内幕”

 

前主席首谈诺奖“内幕”2016年4月7日春城晚报  张京徽

    前诺贝尔文学奖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后简称主席)的莅临昆明,用李森的话来说,是“世界文坛文曲星下凡”!而著名作家阎连科、传记作家莫妮卡·劳力曾、《作家》主编宗仁发等人也都出席了本次活动。莫妮卡·劳力曾做了“文学传记的艺术”的主题讲座,而谢尔·埃斯普马克之后的讲座则是“诺贝尔文学奖漫谈”。

    主席的“御用翻译”万之强调:“诺贝尔文学奖漫谈”是最近写作并首次发布的全新主题,也就是说,当天是埃斯普马克第一次公开系统阐述诺贝尔奖百年来价值观和评选标准的嬗变!

 

诺奖为何颁给赛珍珠?

    在一个多小时的讲座里,主席用“诺奖的评奖标准”作为主线,串起百年诺奖历史,揭秘诸多八卦,让昆明作家和文青大开眼界。主席在讲座开始便提出诺奖的评奖标准,那就是总体是为了表彰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以及在理想方向上的最杰出的作品。

    针对百年来对文学奖评奖标准的质疑,比如当年为什么颁奖给赛珍珠而不是伍尔芙、为什么不颁发给托尔斯泰之类的问题,主席对理想方向做出了解释,那就是大家习惯于把诺奖116年的历史看成是一个连贯的整体,这是错的!

    实际上,每一代院士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而其中的5个院士要提交报告给全部的18名院士,最后的决定是由18人集体决定。在诺奖的头10年里,全体院士所共同认可的理想方向是把教会、国家和家庭视作神圣的绝对价值观,提倡的是类似于歌德的古典主义美学,这就是为什么托尔斯泰和左拉未得奖的原因,因为他们对国家和上帝提出了质疑。而赛珍珠能够得奖的原因除此之外,还在于院士们很看重作品的畅销程度,认为读者越多的作品就是越有价值的!

    从1912开始,瑞典学院开始对这个标准作出修正,比如给泰戈尔颁奖,意味着他们开始在保守的评奖标准上作出新的突破。20年代,学院开始注重开阔的人文性,所以就有了叶芝和萧伯纳等一批作家的获奖,但此时还是保持了对文学的古典态度。

    由于长期坚持这种保守的标准,也使得很多院士开始觉得“没劲”,开始反思并寻求突破,所以二战后的第一个奖就颁给了黑塞,他是道德伦理上的无政府主义者,有分裂的人格倾向,一直饱受批评。而1948年对艾略特的颁奖则是为了挽回不能挽回的错误,比如原本应该获奖的詹姆斯·乔伊斯。

    此后,诺奖对于作家对人类贡献的标准做出了新的解读,那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文学创作了!


诺奖是否存在政治动机?

    针对诺贝尔文学奖存在政治动机的质疑,主席也做出了解释,他认为大家应该区分两个概念:政治效应和政治意图。

    所谓效应是颁奖之后发生的,但学院本身并没有政治意图,比如在一战期间保持中立不颁奖给任何交战国的作家,所以那几年北欧作家得奖特别多!学院已经尽最大努力保持政治上的正直了,内部也一直禁止以政治立场颁奖。当年颁奖给写作了《日瓦戈医生》的帕斯捷尔纳克,导致其被苏联人排斥的悲剧,让学院很痛心,以至于后来给索尔仁尼琴颁奖前,特地写信咨询了瑞典驻莫斯科大使,得到的回复是不会对作家有太大影响,但事实证明大使错了!这些内幕,都是属于刚解密不久的报告。

    主席还特地谈到,当时大使虽然认为获奖不会对作家个人有影响,但却有可能会导致瑞典和苏联外交上的麻烦,而学院则硬气地回信说这些我们不管,因为全体院士都同意他是当年最应该得奖的那个人!

    尽管这样,主席也不认为诺奖得奖名单会成为一种文学标准,他觉得不能对诺贝尔文学奖寄予这样的厚望,不能以一个作家的作品来规范其他作家的写作。比如卡夫卡其实是文学上的一个坐标,而中国作家沈从文是在颁奖前5个月去世的,他们没有得奖,但他们也能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文学标准。

    主席认为,学院不可能建立世界文学标准,但如果会有这样一个规范,他们希望能做出自己的贡献。

 

主席不认识村上春树?

    讲座后的读者提问环节中出现一个有趣的花絮,昆明本地的读者第一个问题便问“村上春树何时能得诺奖”,结果因为翻译不不知道村上春树的英文名怎么拼,没法给主席翻译,主席看着台下一片笑声则是一头雾水,好在提到村上春树的作品后,主席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然后便狡黠地告诉大家,因为诺奖有50年保密期的规定,所以这个问题无可奉告。
    读者的第二个问题是他认为中国当代作家中,除莫言外还有哪些作家具备竞争诺奖的实力?这其中是否有云南作家?主席同样耸耸肩,再次用一句此问题违反50年保密期来敷衍了过去。
    最后一个问题则是针对此前主席的抱怨,主席在讲座中抱怨道,很多人心中都有一长串该获奖却未获奖的作家名单,殊不知诺奖是僧多粥少,每年只有一个名额,而有实力得奖却至少有三、四个,所以最后一个问题是,既然诺奖饱受名额少的困扰,那为什么不借鉴中国鲁迅文学奖等奖项的经验,扩容颁奖名单,每年发它10个甚至更多的奖项?

    或许是此问题过于“敏感”的缘故,主席再次搪塞了过去,不过因为他听到鲁迅的名字,就格外提了下那些本来应该得奖却与诺奖擦肩而过的作家,他尤其提到了沈从文,当年已经敲定的获奖者,却在5月份去世,让他十分痛心,主席尤其提到了沈从文的文学成就和他在服饰研究上的成果。

 

关键词:春城晚报·复兴论坛·诺奖主席·主笔张京徽·主编温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