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访诺奖主席:我将写书谈诺奖百年变迁

(2016-04-06 09:34:36)
标签:

春城晚报

复兴论坛

诺奖主席

记者温星

主编温星

分类: 【访谈对话】

我将写书谈诺奖百年变迁

第五届中华文艺复兴论坛今日开幕

本报提前专访诺贝尔文学奖前主席

   

    2016年4月6日春城晚报 温星

    今日,第五届中华文艺复兴论坛在云南大学拉开序幕,本届主题为“谢尔·埃斯普马克作品的诗学”。

    除非从不接触和阅读文学作品的读者,否则,对埃斯普马克这个名字应该不会陌生--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在任达17年的前主席、瑞典学院终身院士,埃斯普马克本就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小说家。本届论坛上,包括阎连科在内的多位重量级中外文学名家将齐聚云南大学,共同对这位曾执掌全球文学最高“权杖”的86岁老人的诗歌和小说作品展开研讨。

    上周末,本报记者通过中华文艺复兴论坛主席、云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李森联络、并由该院副教授王浩翻译,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提前独家专访了正准备从瑞典出发的埃斯普马克先生。“很高兴能参加中华文艺复兴论坛。”对于即将成行的这趟中国春城之旅,他满怀期待。

 

热爱中国文化  结缘云南诗人

   

    在许多公开场合,埃斯普马克都谈起过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从《道德经》,到李白、杜甫,他深怀敬慕,并写过《焚书》《西安兵马俑》等中国古代题材的诗作。1980年代,曾两次造访中国,与巴金、艾青、丁玲、王蒙等中国文坛大家有过交流。那之后的1987年,成为瑞典学院院士已6年的他出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直至2004年,如今,依然是评委。

    卸任主席之后的埃斯普马克,与中国和中国文学的关系似乎更近了。

    那是2010年11的中国北欧黄山诗歌节,时任云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的李森受邀参加,与同样以诗人身份参加的埃斯普马克不期而遇。“11月6日那天恰好是我生日,诗歌节主办方在一个酒吧为我举办乐舞晚会,埃斯普马克也参加了,并作为颁奖嘉宾临时为我颁发了一个‘文学奖’。”这个生日,让李森终身难忘。

    次日,众诗人同登黄山,埃斯普马克老当益壮,一路与李森相谈甚欢。“我们探讨了许多文学问题,我还多次向他推荐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获诺贝尔文学奖。”不过,李森说,当第二年的诺奖公布时,他还是“惊到了”,“竟真的就是特朗斯特罗姆。”

    在那之后,埃斯普马克见诸于媒体报道的中国行至少有两次,2012年10月和2015年5月,都在上海,都是出版方为其举行系列长篇小说《失忆的年代》的发布或签售,前一次有余华作陪,第二次贾平凹、韩少功出席捧场。其中第二次,随行的夫人莫妮卡·劳力曾还受邀到中国著名作家阎连科任教的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了一场讲座,主题为“文学传记的艺术”--这位老太太也是瑞典著名作家,创作方向以文学传记为主。

    李森自然密切关注着埃斯普马克的行踪。去年秋,经云南大学批准后,他通过瑞典籍华人著名翻译家、作家万之,向万里之遥的这位“老友”抛出橄榄枝,邀请其到云南大学访问并参与中华文艺复兴论坛。

 

否认“死亡之吻” 婉拒“涉密”采访   

 

    尽管欣然应允,但对于中华文艺复兴论坛的意义,埃斯普马克似乎还在观察和思考,因此,对于本报记者的这个提问,他有所保留,“很高兴能参加中华文艺复兴论坛。我期待着对论坛的重要意义有所认识。”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至今也没有新作出来,其实很多人都担心所谓‘死亡之吻’的魔咒。您怎么看这个现象?”

    “诺奖‘死亡之吻’之说始于约翰·斯坦贝克,他获奖之后确实作品寥寥。但事实证明这个说法站不住脚,有不少作家在获奖之后创作了其巅峰之作,例如威廉·勃特勒·叶芝。而托马斯·曼自1929年获奖之后,因为成果卓著,评委会甚至考虑再度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埃斯普马克说,他深信莫言一定能写出更加有力的作品。

    其实,看好和力挺莫言是埃斯普马克一贯的主张。曾经的一次采访中,他甚至说:认为莫言模仿马尔克斯是贬低了莫言的价值,莫言的想象力丰富,又扎根于中国传统的说书艺术,这是超越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地方。

    曾多次流露对“离诺奖最近的中国作家”沈从文的遗憾时,埃斯普马克展示出了其不一样的视角,特意提到《中国服饰史》,事实上,即便中国作家对沈从文的这部作品也知之甚少。“是的,我的确提请人们关注他是如何从服饰这个独特的角度来重构中国历史的,但他在小说上的成就也同等重要,遗憾的是去世太早。”

    由此,本报记者提出文学作品评判及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的标准问题,“当诺奖委员会成员出现分歧时,你们18位院士评委如何裁决?”

    包括这个在内的记者提纲里的大部分问题,都被埃斯普马克视为“涉密”,“我无法向你透露,涉及提名、评议的一切都要保密50年。不过,我还是可以就指导各项决议的原则和标准写出一本书,谈谈一个多世纪以来诺贝尔文学奖评审过程中一系列标准的不断演化。”

    但同时,他也表示:这次来中国昆明参加中华文艺复兴论坛并做“诺贝尔文学奖漫谈”的讲座时,会谈一些其中的问题。

 

中外名家云集致敬诺奖主席 

   

    那么,这位曾执掌诺贝尔文学奖17年的大佬,在第五届中华文艺复兴论坛上,到底会说出一些关于诺奖的什么“内幕”?这是包括李森在内所有人都最关心的问题。

    作为复兴论坛核心发起人和操盘者,李森告诉本报记者:中华文艺复兴论坛去年10月刚刚举办过第四届,非常不容易,但也渐渐办出了声势,具有了一些国际影响。虽说自己5年多前在黄山那次诗会中与埃斯普马克结缘且彼此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但第五届能将此老邀请到场并以其创作为研讨对象,还是非常难得的,这从一个侧面更加证明了文艺是没有界限的,文艺复兴也不仅仅是当下中国才面临的问题。而对于云南读者和云南作家而言,埃斯普马克的到来,将是一个难得的学习和交流契机。

    或许正是因为这位老人在全球文学领域的特殊地位,为期两天的本届论坛,将有多位中外文坛名家全程参与:埃斯普马克的夫人、瑞典著名传记作家莫妮卡·劳力曾,瑞典籍著名华人作家、翻译家万之,被认为极具诺贝尔文学奖竞争力的中国著名作家阎连科,以及著名文学理论家林建法、散文家宗仁发,等等。

    在4月7日晚于创库·诺地卡举行的“埃斯普马克之夜”诗歌朗诵会上,这些名家将与云南大学人文学院的几位教授一道,以中文、英文及瑞典文三种语言朗诵埃斯普马克的诗歌,向这位曾经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致敬。

    据悉,当晚,于坚、海男两位本土鲁迅文学奖诗人也将出席,与同为当代重要诗人的李森联袂登场,朗诵其各自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本土另一位鲁奖诗人雷平阳,则因为当天在重庆举行自己两部新作的签售活动而无法参与,对此,他向本报记者表示非常遗憾。  专访诺奖主席:我将写书谈诺奖百年变迁图说:因为5年多前参加诗会并同登黄山的缘份,

李森邀请到埃斯普马克参与第五届中华文艺复兴论坛。

关键词:春城晚报·文艺复兴论坛·诺奖主席·主编温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