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走笔“呈贡‘高考’”系列评论之四
开发或运营,煎熬与坚守
上周的“呈贡‘高考’”系列报道之三,主要剖析和阐述“人”对于一座新城的意义,本期则聚焦企业——当然是房企对于新城的意义。
人是社会的基本元素,企业则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元素。企业中的房地产企业,无疑又是社会经济中最重要的成员。我无意抬高房企,更无意贬低其他企业。当我们谈及城市这个概念,脑子里最先冒出来的,必然是高大的写字楼、豪华的星级酒店、炫目的购物中心,而这些作为一座城市基本物质元素的存在,无不都来自于相应的房企。
传统意义上,房企等同于“开发商”。开发什么?某个具体而又单一的地产项目。后来,地产项目呈现多元化,购房者也跳出产品本身,对体验和物业有了更多诉求,于是,“开发商”转型为“服务商”。再后来,出现“商业综合体”,可同时满足吃、住、游、购等诸多日常生活需求,于是,“服务商”又升级为“运营商”。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则是“城市运营商”,巨无霸万达就是这样给自己定位的。当然,万达商业的模式近期正陷入漩涡,那是另一个话题,有机会再深入探讨。所谓城市运营商,“所谋者大”也,其项目旨在运营一座城市或至少一个区域,运营周期往往堪称漫长,运营难度也非常规项目所能比拟。
在我看来,布局呈贡新区的几家房企便属此类情况,比如诺仕达及其七彩云南·第壹城、涌鑫地产及其涌鑫哈佛中心、颐岭置业及其龙斗壹号·海岸城等等。在及早看到呈贡作为一座新城的巨大潜力时,这些房企在地方利好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之下,为呈贡度身打造了其各自独特的优质产品。
在接受晚报记者本次专题采访的过程中,这些房企的多位负责人都坦诚地用到了“犹豫”“迷茫”“煎熬”这样的词汇。确实,呈贡新区建设启动已12年,犹如一个“寒门学子”,在小学、中学12年的“苦读”之中,难免有着许多问题与困惑,乃至挣扎,这些问题、困惑与挣扎,都会不同程度对所有进入呈贡来投资的企业以及来工作和生活的人造成影响。
而作为投资额度最大、运营周期最长、关联人群和产业也最多的地产行业,受到这种影响的可能性无疑最大,更何况,关于“鬼城”的非议与指责,近年来始终如影随形。
但不管怎样,进入呈贡的许多大企业都坚守了下来,正如不少“新呈贡人”也都渐渐习惯了定居于这座新城。从已经高出昆明主城中心五华区的人口密度以及如今的发展势头来看,在不远的未来,这种定居必将成为一种安居,从而让人心与人气真正凝聚于呈贡。
“呈贡‘高考’”系列评论/温星
系列报道/记者陈辉 赵维
http://ccwb.yunnan.cn/html/2015-07/30/content_987154.htm?div=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