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星和他的《出滇记》
沧浪客/文
摘自《出滇记》
《圣经》里的那卷《出埃及记》,讲神的救赎,其基本意义是“走出”,所以解经家多称之为“救赎之书”。但很显然,温星的这本新著《出滇记》,丝毫没有宗教色彩。正所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只是像《出埃及记》的著者摩西那样,百折不挠,把籍贯云南而后走出云南的成功者,以自己记者的身份,一一展现给当代读者和所有不好意思再妄自菲薄的云南人。
眼下,我不敢肯定温星是否也能算是他书中所界定的“云南精英”。但至少,他干了一桩让云南人可以自豪的事情,那就是他以记者的身份,东奔西突,把出生于云南而扬名于宇内的精英人物,逐个纪实专访,结集成书,让许多云南人大惊失色:“啊!这位、这位,原来都是咱们云南人!?”
细算下来,与温星相识10多年了。最初我们供职于同一家报社,那时,他作为从成都来到云南的“媒体川军”之一,却被云南的物华天宝和人杰地灵熏陶得比许多云南人还像云南人了,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就是,“这十年间,我写过也读到过别人写的不在少数的云南牛人的报道,这些人物说出来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他们当然牛,值得写,值得加以宣扬。但经过长期观察,我发现,其实,还有许许多多的云南籍人物早就已经誉满全球,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乃至全世界,在某个特定领域内的成就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堪称卓绝,可惜我们云南民众对他们却知之甚少,甚至是丝毫不知。作为渐渐扎根和深入云南这片红土高原的媒体记者,我觉得我有责任去关注这个特殊的群体。”
温星这样想,也就这样做了。《出滇记》这本书是名人传记,所收录的约30篇文章,来自于他在报纸上开设的一个深度人物报道的名牌专栏。据称,该书有三大看点和卖点:首次聚焦云南籍国内及海外群体、首部抒写各界高端云南人士专著、报界知名深度人物专栏作品集萃。
作为同行,我知道这样的看点和卖点确实颇为诱人,但更知道,要做到不“挂羊头卖狗肉”,作者将付出怎样的艰辛。且不说一写就是几十篇、这份坚持不易,只说文本和写作手法,写大人物和成功人士的报道,难有新意,更难出彩,要避免枯燥的脸谱化,就更加不易。
我记得,温星曾在一篇文章里这样记述他坚持这个专栏的不易:“有时,光预约一个‘大人物’就要花上两三个月时间,反反复复地沟通,反反复复地磨。依然记得,我带着沉重的采访任务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及香港等大城市,常常像大观园里的刘姥姥一样迷茫……那次,位于北京东四环的那家宾馆整晚停电,天气暴热却没法开空调,我半夜爬起来冲了三次冷水澡,结果重感冒,第二天,在赶往下一个采访的街头鼻涕长流,狼狈不堪……””
好在温星干得不错,他以不同的思路和角度去抒写笔下的这些人物,尽量从细处着眼,以小见大地去表现人的品性和本质。
比如,写我国第一位女子乒乓球冠军邱钟惠的那篇,题目叫做《邱钟惠:冠军婆婆老来俏》,妙哉,好一个“老来俏”,读者的阅读兴趣一下就被引向了邱钟惠世界冠军光环之外的另一面。再如,写因错误估计深圳房价走势而在《南方都市报》上刊登整版道歉广告的北大教授徐滇庆,他创造性地把徐滇庆教授提炼界定为“中国学术差错道歉第一人”,写出了在学术腐败、学风不正的今天,这位云南学者为一个学术差错而公开道歉的前因后果。还有,他写云南籍著名影星张丰毅,标题居然是《惧内的影视铁汉》,并加了篇《张大哥,我向你道歉》的“采访手记”,一下子就把读者的阅读兴趣充得满满,实可谓特立独行与聪明狡黠……
不必再多举例,想知道究竟还有几多驰骋于世界各领域的云南籍精英之卓尔不凡与“幽默隐私”,不妨自己去读温星的这本新书。然后,对这个非云南籍的“云南人”,投以感激的一瞥。
我们可以没有宗教,但不应该缺乏敬畏。所以,在对温星感激的同时,更要对《出滇记》里那些为云南这方热土赢得世人瞩目的人们投以敬重的目光:或者沉思,或者铭记。
摘自温星《出滇记》,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第一版
沧浪客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7280680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