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龙虎山道教人生感悟 |
分类: 思想沙漠 |

(龙虎山金枪峰)
龙虎山乃天下名山。神往已久矣。
其有名,一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二是丹霞地貌,三是崖墓“悬棺”文化。申公因参加互联网论道,在此小住两日,亦得以感悟龙虎山之天地灵性。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据传说,张道陵在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现,故易名。此后,张道陵创建“五斗米道”(即道教),尊老子《道德经》为道家理论源头,张道陵亦成第一代天师,此后历经1900余年风雨沧桑,天师道一脉息息相承。鲁迅先生曾说:“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此说有据。
龙虎山的上清古镇,仍道教天师府之所在。道教创始以来,历代天师都居住在独显尊贵的天师府内,至今已沿袭至65代。天师府已成中国道教的第一圣地。据说,天下道士,均要到此领取证书。天师府背靠青山,门临绿水,风水和气势不同凡响。府内古树参天,小道纵横幽幽,泸溪河的鸥鹭常借古树栖息,庭院西北侧一滩碧绿湖水,装点出了天师府超凡脱俗、清净无为的境界。天师府有一联:“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张天师推崇道德思想,可见一斑。
今日去天师府,恰逢祈福道场。我们这批现代网络之人,也入乡随俗,跟在后面拜谒一番。祈福之后,求得一签。乃“中吉”之签。其中解曰:财勿求,且守己,行人至,终有益。求问行人者何?道士不答。只说好事好人者也。此乃天机,何必点破?然后,去上清宫,走汉相张良先生之圯上“转运桥”,终有感悟。人生终有起伏,转运与否,全在心智。
下午,有机会去泸溪河泛竹排,顺流而下。得以见金枪峰和仙女岩。施耐庵先生曾在《水浒》中描写龙虎山:“千峰竟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罗倒挂”。龙虎山美景之多,不胜枚举。但是,龙虎山之形象代言人,则非金枪峰和仙女岩莫属。
这两大景致,象征男女性征,绝妙绝伦。金枪峰立于田野之中,旁无遮拦,率性外露,旭日东升则享受阳光,甘霖普降则尽情沐浴;而仙女岩常年背阴,似深闺少女,把下体露在隐蔽之岩,恰到好处。游客至此,都是“男人看了笑哈哈,女人看了羞答答”。大自然如此神工造化,可以叹为观止。
泸溪河两岸,除去“十不得”(诸如蘑菇摘不得,仙桃吃不得,玉梳梳不得等等)的美景,两岸悬崖峭壁,共有202处“悬棺”。这里丰富的崖墓文化,则是龙虎山丹霞地貌的魂。据说,这些悬棺,经考证,都是2600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墓葬。当年,是何人,采用何种方式,将墓葬安放于此,仍是千古之谜。上海同济大学的一位教授,曾提出了一种原始机械原理的升棺法,虽说不能全信,至少也是一种重要的推论。目前,当地仍有升棺的表现。
今日傍晚,我们有幸看到升棺表演。其时,大雨如注。虽说雨衣雨靴俱全,仍全身湿透。下雨天看升棺,据说有财。呵。此说牵强,当不足信。但是,当地老百姓流传一种说法,说前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曾来观看表演。其间,棺材突然脱落。胡大骇。即起身离去。一月之后,胡即东窗事发。其实,冥冥之中,一切早有定数。人生之微,自是不必勉强的。
写此文时,宾馆突然停电。据说,仍是变压器遭雷电打击被毁。于是,只能秉烛伏案。此兆凶吉,不得而知。龙虎山,确实是一不同寻常的地方。初识此山,虽有疑惑,亦只能如此了。
(龙虎山泸溪河两岸美景)
(仙女岩.光线较暗,拍得不好)
(泛舟泸溪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