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赵启正江边对话 |
分类: 思想沙漠 |
前些天,赵启正先生到上海。他来参加一个国际论坛,并有演讲。
赵启正先生,于公于私,对我都是有恩的。于是,我约他们夫妇一起吃饭。在上海吴兴路的绿丰酒家。赵先生的身份,早已不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去年,他已退了下来,现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我的好朋友,高钢先生,则以常务副院长的身份,在人大新闻学院主持工作。对赵先生,我历来敬佩。主要有两点,一是他敏锐的思维,二是他的口才。
午餐席间,赵先生谈起他的《江边对话》,亦谈起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话题。很有意思。对这本书,我还没有读过。他说,要送我一本。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我有点好奇。饭后,我即让下属去买这本书。同时,上网了解该书的情况。
该书的全名叫《江边对话——一位无神论者和一位基督徒的友好交流》。这是赵启正先生和美国著名布道家路易"帕罗博士在北京、上海黄浦江边的三次对话结集而成。去年的8月30日,已在全球同步发行。这本书,是一个无神论者和一个有神论者的对话,是一个科学家和一个布道家的对话,是一个东方人和一个西方人的对话。这本书是在他们之间3次8小时正式和8小时非正式谈话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约四万字。该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了哲学、宗教、科学、文化等领域,从《圣经》、《论语》到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科学见解,从“终极关切”到哲学的美以及“和谐社会”,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这是两种文化的对话,也是两种哲学的对话,这种东西方之间的涉及宗教科学哲学多领域的对话,很少见。
我听赵先生说,他们在对话中坦诚地探讨了彼此的信仰,也谈到对双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误会,毫不回避彼此对上帝、今世和永恒的不同看法。比如,帕罗先生认为验证上帝存在的实验室就在人们心中,心中认定了上帝的存在,便能与上帝沟通。赵启正先生则认为,这个实验室在人们的心外,验证了上帝的存在,才能与上帝沟通。赵先生强调,我们对话的目的不是统一思想而是交流思想,是告诉人们,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是可以真诚交流并建立友谊的。我们愿意为把历史上的对抗时代转化为对话时代做出我们的努力。
赵启正先生1940年生于北京,至今仍是一口纯正的普通话。他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核物理专业,是个工科学生,但是兴趣和涉猎广泛。早年,他任上海市委组织部长的时候,便对读书相当感兴趣,其对艺术的向往和对文学的鉴赏,以及丰富的思想深度,都是熟悉他的人公认的。当年,《新民晚报》有一个读书乐的版面,我便常听责任编辑曹正文先生说起,赵启正先生是这个专版的忠实读书和热心的作者。在我看来,好读书,无论为官或是经商,都是一种好的品行。读书多了,眼界也就宽了,思考便能更深。另外,我觉得,赵先生的口才,可能同好读书很大关系。他的演讲,常常以小见大,傍证博引。只有读书多的人,才有丰富的知识底蕴。
赵先生已出过好几本书。比如,《中国人眼中的美国和美国人》,《向世界说明中国》、以及续篇等等。我都很认真地拜读过。那次见面,赵先生说,他正撰写另一本书,也是关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他说,书成稿后,他会发邮件给我们,征求意见。呵呵,一个谦虚的长者。
聚餐的第二天,我正在外面开会。突然,手下打电话来,说是赵启正先生来访。也巧了。单位里的领导都不在。于是,便让两位处长接待。一定要好好陪着,不许怠慢。赵先生这天是顺道路过。心情不错。还喝了一杯现磨咖啡。“味道不错”,是他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