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思想沙漠 |
编者注:这是2002年在香港大公报创刊一百周年纪念活动上的演讲录.
两年前,还是互联网“趾高气扬”的时节。那个时候,香港大公报的杨祖坤总编辑在上海做大公报创刊98周年和“大公网”创办5周年的推广活动。我们曾经在东方电视台的演播室里共同做过一个节目,主题是“创造双赢——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对话”。在那个对话的场合,我曾经借用了一位香港评论家的比喻,称“传统媒体是高速公路上的恐龙”,甚至将传统媒体比喻成毛笔。意思是说,现在大多数人使用钢笔和圆珠笔,毛笔有人用,但用的人会越来越少……
也许,这样的论调,也只有在互联网泡沫四溢的时候才说得出来。那个时候,美国在线刚刚兼并了著名的传统媒体时代华纳。人们的头脑确实有些过热。总以为,今天的天下已是网络媒体的天下,真有一种“舍我其谁”的味道。但是,话音刚落,美国的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便袭来一场寒流,互联网从此进入了萧条的冬季。这两年间,互联网站纷纷倒闭,可说是尸横遍野。于是,我们又听到了另一种声音。或许,网络媒体仅仅是信息时代的“匆匆过客”。冷与热的强烈反差,令人感慨不已。
四十多年前,前苏联拍过一个很有名的电影,名叫《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电影里有一个配角,是一位年轻的电视记者。那个时候,电视刚刚出现,算是个新生事物。那个电视记者曾经描绘了电视媒体的前景,在他看来,电视将来肯定会完全取代其他的媒体。然而,四十年过去了,电视媒体虽然取了惊人的发展,并成为信息传播业的主流媒体,但电视并没有取代任何的传统媒体。我们今天在这里庆祝大公报诞生100年,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我曾经所在的新民晚报,也走过了73年的历程,至今仍是上海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我记得解放日报总编辑宋超先生两年前曾说过一段话,他说,报业在经历了广播和电视的冲击之后,仍然能顽强地生存下来,说明报业只要不断地自我调整、自我更新,它仍然可以发展、可以壮大。我认为,“创造双赢”,依然是我们面临的共同课题。
当然,作为网络媒体的从业人员,我更关心网络媒体的未来。尽管,互联网业依然是三九寒天。但是,我想借用一句话,“互联网不相信眼泪”。信息时代,网络媒体既面临巨大的挑战,又有前所未有的巨大机遇。从挑战的层面看,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正在努力改变自己的传统媒体的挑战;二是网络媒体自身的白热竞争,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当行为,将造成整个业界的声誉损害;三是信息传播终端的多样性最终将导致用户的分流。从中国的角度说,加入WTO,正使这种挑战复杂化。国外网站挟品牌、规模、技术、人才等优势无疑将对中国的网络媒体形成巨大的冲击。此外,我们也应该看到,信息失信、信息沙漠、信息迷宫、信息屏障等因素也将导致网络媒体吸引用户和运作的难度。目前,网络媒体的当务之急,便是提升其“媒体认知度”,提升其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升其品牌的经营规模。
不过,我们应该看到,传播的全球化、及时化、互动化,手段的多样化、个性化,以及受众的多元化都决定了网络媒体的强大生命力。第一,网络用户不断增加,几乎呈几何级数增长。中国的互联网用户1997年10月的时候,只有62万,站点1500个。仅仅五年的时间,到今年初,已高速增长到3370万人,站点则达到了277100个。中国政府的“十五规划”,已经描绘了三年后的情景,即到2005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将达到达2亿人,几乎就是中国城镇人口的一半,中国也将因此成为全球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用户就是市场,用户就是未来。第二、应用技术不断进步。一方面,中国的出口带宽成倍增长,1997年,中国的国际线路的总容量仅为25M,而到了今年,中国国际线路的总容量已达到7597M。另一方面,上网正在变得越来越便捷,宽带技术的成熟也使得用户浏览丰富的音频和视频内容成为现实。第三、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应用领域正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的拓展,使网络媒体具备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加入WTO,一方面加大了中国网络媒体的挑战,同时也促成了中国网络媒体大环境的繁荣,进一步加速中国互联网媒体的发展。中国的网络媒体本身也具备大发展的条件。比如,全新的机制、较轻的负担、灵活的经营、创新的观念等等,都决定了网络媒体有着比传统媒体更大的优势。
两年来,中国的网络媒体发展迅速。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一批主流传统媒体纷纷加大了网络媒体的投入。北京的国家级的广播电视业目前正在筹划大规模的重组,以形成广电业的网络媒体旗舰。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的地方性传统媒体纷纷联手,建设大规模的综合性网站。这里,有两个动向值得注意。一是网络媒体正与传统媒体进行深层次的整合,许多网络媒体秉承“行业背景、资源基础、资本纽带”的宗旨,加大了与传统媒体的互动。最近,上海东方网已斥资参与组建上海的体育媒体管理经营公司,全面介入传统媒体的经营管理。二是一些网络媒体正在考虑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重组,以求做大做强。因为,从现在中国网络媒体的规模来看,大都太小,不足以应对国外品牌的巨大冲击。现在,中国的网络从业人员都有一种共识,那就是走联合之路。唯有联合,中国的网络媒体才能在将来近乎残酷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我们有理由相信,网络媒体在新的世纪里一定会有长足的发展,成为真正的“第四媒体”,而且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网络媒体的地位会逐渐上升。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应该、也有理由荣辱与共、携手发展。我可以乐观地认为,网络媒体决不是“匆匆过客”,网络媒体同样会出现不少的“百年品牌”。我真切地希望,我所在的东方网,也会有一个百年的庆典。谨此,与大公报的同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