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今日论语 |
今天有点郁闷。
有专家说,白鳍豚可能已经灭绝。据说,中外六国专家经过39天、航行3400公里的艰难搜寻,最终没有发现“长江女神”白鳍豚的踪影。他们因此宣布了这一结论。这些科学家还提出了保护江豚的呼吁。因为,江豚也所剩无几了。
我们继承了很多的遗产。自然的,人文的。但是,我们却常常忙不过来。今天,我又从网上读到有关风水的“申遗”话题。昨天的《新闻晨报》和今天的《东方早报》,报道了上海生活美学学会欲将风水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该学会的会长张良仁亦出了名。他的观点——“风水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当之无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因此流传。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志哲更是力挺此议:“风水绝对是个宝贝,不能丢”。
网民对风水是否迷信争论激烈。申公去查了一下各网站的民意调查,赞同风水是一门科学的网民留言占多数,估计有7成之多。在搜索中,我还发现,目前在网上以“风水立言”的站点众多。难怪此话题,会引发众多支持。呵。存在就是合理的。长期以来,风水一词,总是同封建迷信联系在一起的。总有人教育,风水不是什么好东西。风水的形象,如同算命的瞎子先生们,相差无多。
不过,我到是看到过一篇文章,是关于阴阳和谐的。所提之事,或有道理。比如,关于房室,为什么要坐北朝南?墓穴,为什么选在山坳为宜,以及地形、流水、风向对人居的影响等等。通篇文章,深奥的部分,比如,涉及周易八卦的,我看不懂,这些东西,我倒是看明白了。年轻的时候,我对佛家寺院很有兴趣。对中国自宋元以来的佛教建筑,甚有好奇。我发现,著名的佛教寺院,往往都讲究风水,人处其间,往往感到一种思想和心扉的空灵出透。其实,人类的生存,都是同环境相关的。这里有人和自然的关系,也有人与人的关系。和谐了,一切都好,不和谐了,一切都糟。
关于上海生活美学学会的“风水申遗”报告,申公也想不透彻。至于风水是不是同端午、昆曲一样,该不该保护,这是专家们讨论的事情。申公不便表态,否则,傍的什么人,便无端地将其当成政府的立场了。不过,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天人合一”思想,我倒是极为赞同的。但什么话都不能往绝对里说了。比如,“宝贝说”,就有点过。当然,我们也不必去大批判,将此议题,当做封建迷信一锅端了。
我们这个社会,现在有许多“中间地带”。有些东西,既不一定提倡,也不一定要反对。我们都是过来人,我们也经历过特定的时代。那个时候,答案都是简单的。要么是黑,要么是白,要么坚持,要么反对,要么是A,要么是B。可是,现实社会是纷繁复杂的。后来,我们知道了,还有一个词叫灰色。于是,大凡表述不清楚的事情,统统以灰代之。再到后来,我们才发现,很多事物,本来就有其固有的颜色,岂可一灰了之?于是,现在的人们,知道实事求是地寻求其特定的答案。这说明,现在人们开放了,思想进步了。当然,每个社会,都有其特定的核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需要提倡的。这也是政府需要做的事情,也是媒体大众传播工具的社会责任。至于老百姓怎么想,那是个人的事情。多元社会嘛。强求一律,显然已经不可能了。
最近,申公在读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易经,古人推崇至极,曾有“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的感叹。南老先生在其敲门砖中说,“中国人一般的观念,讲到《易经》就想到八卦,想到八卦就和唱京剧拿鹅毛扇穿八卦道袍的连了起来。好像学了《易经》以后,便可天上知一半、地下全知。能不能达到这个程度,可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易经》是不是包括了那么多东西,能不能知道过去、未来,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是很大的问题。”呵呵,在他老人家看来,什么东西,都不应该神化(比如挂在门上唬人),也不应该简单化的。
风水的事情,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