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如烟旧事 |
霍英东,也是一位体坛“风云人物”。作为一个富甲天下的巨商,霍英东赞助了无数的体育比赛,奖励了无数的运动员,也捐赠了无数的体育设施。北京奥林匹克中心的英东游泳馆便是霍英东捐赠一亿港元兴建的。霍英东喜欢体育,对中国的体育事业亦倾注了很大的热情。前些年,中国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霍英东更是鼎力支持,令人敬佩。说来凑巧,我采访过两次奥运会,两次邂逅霍英东,并留下了两张有意思的照片。
第一张照片:摄于1988年汉城奥运会。
1988年9月,我赴韩国的汉城采访第二十四届奥运会。有一天,我得到消息说,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团长李梦华飞抵汉城。于是,我们几位中国记者便匆匆地赶去金浦机场采访。那天,我们从下午一直等到傍晚,李梦华等人的飞机姗姗来迟。晚上六点多钟,飞机总算到了,但怎么都不见李梦华等人的身影。一打听,才知道他们被请进了贵宾室,稍事休息。躲开了韩国警察的视线,我们闯进了贵宾室。一进门,我才发现,除李梦华外,同行的还有霍英东先生,以及他的公子。五六个中国记者,围着李梦华问这问那,着实冷落了傍边的霍英东父子。于是,我悄悄地退出了采记李梦华的圈子,去采访霍英东先生。记得当时我问的第一个问题是:“霍先生,你来汉城的目的是什么?”霍英东先生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回答:“为中国运动员加油!”“如果中国运动员夺得奥运会金牌的话,你会不会奖励他们?”“当然啦!”霍英东先生笑答。在采访的时候,霍英东先生问我:“你是那家报馆的记者?”我说:“上海新民晚报。就是过去的新民报。”霍英东哦了一声,然后说:“你很年轻嘛!二十几岁吧?!”我说:“28岁。”“当记者,做生意,都应该年轻!脑子好用。”霍先生有些感慨。采访结束的时候,我提出同霍先生合影,他很一口答应。于是,霍英东端坐沙发,我则俯身倚在沙发背上。一张照片,就这么留下了。
第二张照片:摄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
1992年8月间,我受报社委派去西班牙巴塞罗那采访第二十五届奥运会。开幕式那天,我在奥林匹克主体育场门口再次碰到了霍英东先生。那天,我正在场外用我的照相机镜头,搜索着球迷百态。没想到竟迎面碰上了两个人。一个是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另一位便是霍英东先生。“嚯!那么多纪念章!”他们都对我帽子上挂满的奥运纪念章发生了兴趣。“这位是上海新民晚报的记者……”伍主任对霍先生介绍说。霍先生朝我看了一眼:“我们好象见过?!”我暗暗佩服霍英东先生的记性。我们毕竟只是在四年前见过一面呀?!我连忙说:“霍先生,您记性真好。汉城奥运会,金浦机场,我们还合过影呢!”他想起来了:“对!二十几岁的记者。”“我现在可不是28岁了。”“但还是年轻的记者!”霍先生笑了起来。临分手的时候,我要求与霍先生和伍主任合影。他们欣然应诺。于是,衬着奥林匹克主体育场的背景,我们一起笑在晚霞中……
这张照片,后来刊登在上海的一家杂志上。
这两张照片,使我从一个传说中的霍英东,看到了一个更充满感情色彩的霍英东先生,并对他所做的一切,充满了敬佩。大约在一年之后,霍英东先生在广州“一掷百万金”,他对体育的慷慨,则令我嘘唏不已。那次,全国晚报的体育记者同行在广州表彰十年来获得中国体育“飞龙奖”的运动员们。当时,主办单位为二十三位著名的运动员,如郎平、聂卫平、朱建华等各准备了一条重达50余克的足金制作的金龙。那天的颁奖会,主办单位的朋友把正在广州的霍英东先生也请来了。无意之中,霍先生问起了奖品。当听说“飞龙”才50余克时,霍先生说:“太轻了!”于是,他当即决定,每人加送一条“飞龙”,每条龙重达500克。也就是说,霍先生这一句话,等于他一下子捐出了11000余克千足黄金,价值人民币一百多万。在那次颁奖会上,霍英东先生说:这些运动员十年来为中国人争得了荣誉,以及为中国人在世界上挣得了地位,这种价值,实在是太高太高了,且不足以用足金表达。
也许有人认为,霍英东先生对体育的赞助,完全是一种慈善行为,而这种慈善,则是有钱人经常做的一件事。但是,我认为,霍英东先生对体育的慷慨,恐怕还有他对“有价值的中国人”所表现出的一种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