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志林"赴汤蹈火"

(2006-05-10 14:14:37)
分类: 如烟旧事

    编者按:这几天,申公身体欠佳。博客的维护,有点力不从心。找来一篇旧文,大致符合“如烟旧事”的述事体例,放在这里,算是凑数。关于曹志林,有一些话需要补述。他比我大一圈,也是属猪的。他主编的《围棋》月刊,据说因为经营不善的原因,后来被文新集团停刊了。曹志林这个做领导的,也没有了方向。据说,他曾经努力过,希望挽回《围棋》关门的命运。信写了不少,但作用不大。当年,我在《新民晚报》体育部当领导的时候,曾经从上海市体委弄来一报一刊,一报仍存,不过改成《东方体育日报》了,我当年的手下,何斌先生当了总编辑。《围棋》则死了。好在,曹志林仍是个乐天的人,依然开心地过他的日子。最近,我听说他对斗地主颇有兴趣,还出了一本书。

 

曹志林,中国围棋界有名的评论家之一。

  曹志林,凡是熟悉他的人都叫他“阿宝”。阿宝,究竟典出何处?有一种说法,阿宝是从“阿宝背书”而来的。据说,曹志林的棋理解力强,但创造性较差,下起棋来是典型的“本本主义”。但是,曹志林本人说,阿宝的名字是因为他年轻的时候,长着一张长条型的脸,很象当时的乒乓球名将马金豹,于是便有同伴叫他阿豹,久而久之,阿豹便成了阿宝。

  关于曹志林的围棋,似乎不必多说。他曾两夺全国围棋赛的亚军,后被评为“暂定八段”,但由于他并没有参加全国围棋段位赛,这个“暂定八段”也就“一段不段”了。关于曹志林的评棋,似乎也不用多说。他是著名的围棋评论家,并经常用他的那个三寸不烂之舌,说得棋迷们痴痴呆呆……他的尊容,也上过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崐等许多电视台,大大的、并似乎有点亢奋的眼睛,让人过目难忘。

  我认识曹志林已有十几年。大概是1983年的春节前后,我去采访由上海《围棋》月刊杂志主办的聂卫平与马晓春的新春快棋赛。在上海的卢湾体育馆,有人介绍说,这位就是曹志林,《围棋》月刊的副主编。当时,我有点吃惊。这位围棋的评论家,穿一件中式上装,一条皱巴巴的深藏青的裤子,拎一个五、六十年代很流行的黑色皮崐包(注:这个皮包他一直用到91年)……还有一头乱糟糟的头发。但是,我发现他非常的健谈,风趣、夸张,颇有点漫画色彩,挺有意思的。

  曹志林是棋手,照理似乎凡事都很细致。但是,十几年下来,我竟发现大大咧咧、粗心马虎倒是他的特长。有一次,我们一起从北京回上海。在北京站的广场前,曹志林突然大呼小叫起来,他的车票不见了。同行的张建东6段说:“刚才不是交到每个人手里了吗?!”这时,嘴唇上咬着火车票座位条的曹志林一口咬定,张建东只给了他座位条,而没有给火车票……于是,我们一帮人只得满广场乱找,然后又是买站台票,又是找车长,等到我们在火车上坐定,已急出了一身臭汗。火车启动之后,我们开始“审问”曹志林,让他再找一下车票。结果,奇迹发生了,曹志林从他的羊毛衫里面的衬衫口袋里摸出了一迭钞票,在钞票的中间,居然夹着一张火车票……我们都哭笑不得。类似这样的事情,还可以说很多。

  曹志林最大的笑话,发生在1988年元旦的凌晨。当时,我们一块在北京出差,住北京天坛体育宾馆。前一天夜里,我们在房间里喝酒聊天,一直喝到新年的钟声敲响,然后晕晕乎乎地睡去……凌晨四点左右,我忽然被满屋子的蒸气憋醒,开灯一看,屋子里已象桑拿浴室一样,地上都是水,海棉制的拖鞋象船一样漂来漂去。原来,半夜的时候,宾馆的热水停了,不知是谁疏忽,没有将热水开关关上。凌晨时分,滚烫的热水来了,哗哗地从洗脸池中溢出,又从卫生间淌进房间……曹志林第一个从睡梦中惊醒,他的第一个反应是想冲进卫生间去关水龙头,但光着的脚一落地,他缩了回来:水是热的。迟疑了一下,他还是勇敢地冲了过去。这一下可惨了,卫生间的水是滚烫滚烫的,他的双脚被烫得满是水泡。情急之中,曹志林将自己的双脚伸进了抽水马桶中,不停地抽水来缓解疼痛……于是,他成了北京天崐坛医院1988年的第一个病人。当医院的医生听了他烫脚的故事后,都笑得直不起腰来。现在想来,当时北京天坛宾馆的服务员带着好奇的心情,排着队来看望他的脚时的情景,是多么的有趣!大约一年之后,当我们再次去天坛体育宾馆时,登记的小姐还认识他:“哦,烫脚的……”

  曹志林对那次“烫脚”是记忆忧新。他后来说:有一个成语叫“赴汤蹈火”,“蹈火”没有体验,但“赴汤”是体会过了,这也是一种收获。但据我所知,曹志林烫脚的最大收益是治好了他的脚气,一双脚至今白白净净。看来,烫脚也是一种治脚气的秘方。

  曹志林从一个棋手,变成一个围棋杂志的记者和编辑,又成为一个围棋评论家。他怎么当棋手,我不知道。后来他当记者编辑,我们成了好朋友。他当评论家,我也为他“吹棒”过。现在,他又调入了新民晚报,我们成了同事。对这位“阿宝”的秩事,我知道得很多。有人曾对我说,你可以写一部书,题目就叫《阿宝笑话集》。我想,这个任务,倒蛮有意思,将来有机会、有时间,而且阿宝也没有什么意见的话,试试无妨。

     _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