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次到首都机场

(2021-05-05 15:13:16)
标签:

首都机场

分类: 北京故事

              第一次到首都机场

今天看到二叔发了几张老北京的相片,其中一张表哥纠正那里是首都机场南航站楼,是当年二叔下飞机的地方,也勾起我的一段童年回忆,为了还原那时的记忆,就从儿童的视角叙述一下我第一次去首都机场的经历。

应该是1967年的夏天吧,我随父母到北京爷爷奶奶家,一天的中午,我和姐姐表弟在甘家口戊楼的后院玩,看到爷爷父亲还有大表哥,二表哥神色匆匆地从戊楼东边走出,好像要出去干什么,我就跟了上去,父亲不让我跟着,对我发脾气,好在爷爷说让他去吧,我懵懂地就和他们上了电车。

爷爷和父亲都讳莫如深地不告诉我目的地,似乎到了一个地方倒车,又到了一个地方还要倒车,而且这里似乎还很严格,爷爷和父亲同当地管事的说了不少好话,还拉起家常,介绍大表哥和二表哥及我,管事的让我们上了车,记得这辆车上非常拥挤,快到目的地的时候,才松快起来。

到了这里才知道,我们到了首都机场,来的目的是接从西安乘飞机到北京的二叔,二叔在西安,自己救同学,结果被裹挟受伤,养好伤后补发了工资,自己奢侈一把花了80元,买了飞机票,别拿现在的80元对比,那时他每月工资才40多元,乘飞机回北京父母家继续修养,那个年代中国普通人虽然不像现在乘宇宙飞船那么难,但绝对是件奢侈的事,不仅是金钱,有时有钱也乘不了飞机,介绍信单位证明等等手续比较繁琐,地富反坏右根本别想,乘飞机几乎和上天堂差不多。

我们在等待飞机降落的时候,看到机场停着飞机,那时的飞机不是很多,但也是近距离看到飞机很激动,当时中国可能没有现在航空公司一大堆,飞机上的“中国民航”四个字,据说是周恩来总理题写的,我们在候机大厅里闲逛,看到当时北京还经常看见的外国人,记得印象颇深的是看到一位头戴大檐帽,身穿着黄军装,脚上一双大靴子的黑人军官和几个黑人女士,好像我的记忆里第一次看到黑人,觉得很新鲜。

候机大厅也很豪华,十分宽阔,人也不是很多,相对有点冷清,我们走到外面的平台上,等待着飞机降落,一会儿一架飞机降落在二楼平台前方不远的停机坪上,接机的舷梯车靠了上去,旅客接二连三地走下来,二叔穿着一身黄军装,出现在舷梯上,看见了我们大家,向我们挥手,走向候机大厅,爷爷和父亲上前问候他,大家这次回去就乘机场的送站车,那时还免费,一直拉到现在隆福寺附近的航空大厦,又转乘现在的103路,当时为3路无轨电车。

经过北海公园时,那时北海的桥还是汉白玉的扶手桥,不是后来的白色栏杆,出来的时候是中午,回来的时候已经接近黄昏,因此在无轨电车上看到夕阳的景色十分美,金黄色的阳光透过无轨电车的窗户照进车厢,射在身上,感觉很温暖,那天的太阳给印象深刻,就是在经过北海的那座桥时的瞬间。

到了甘家口,回到家里,在家焦急等待的大姑、二姑等人都围着二叔问情况,由于害怕刺激到奶奶,因此在厨房二叔脱去上衣给大家展示了伤口,伤口已经愈合,留下伤疤,二叔直安慰大家,说已经好了,大家才放下心来。奶奶一直蒙在鼓里,后来父亲告诉了奶奶,奶奶还是吓了一跳,儿子大难脱险,还算庆幸。

那是我第一次去首都机场,后来在新闻简报电影中,经常看到那座候机楼和航站楼,印象最深的是1974年周恩来总理送邓小平参加联合国大会送行的纪录片中,那座航站楼就是背景,从首都机场到市内那条两边都是大树的公路也给我留下深刻记忆。

而转眼1988年秋天,我第一次乘飞机从成都到北京,也降落在这个机场停机坪上,也是乘机场车到了市内,乘车时司机一直强调不允许在车上抽烟,可开了半道,他停下来到了后排,问询两个乘车的外国人,告诉你们不允许抽烟,你们还抽,外国人了不起啊,两个外国人两手一摊,似乎听不懂,司机比划了一下,老外直点头,算是道歉。

在文革期间外国人在中国受到的都是超国民待遇,不管到那里都象宝一样供着,90年代之前这种风气仍在留存,当时我看到这一幕,还暗暗地为司机叫好。大巴车还是停在航空大厦附近,我还是乘103路(早就改名了)到了爷爷家。

2012年到北京首都机场接国外回来的儿子,提前一天去的,结果忘记时差这件事,在首都机场附近的宾馆多待了一天,搜索旁边好玩的地方,找到了中国电影博物馆去参观,挺失望的,没什么意思,回来路上打车,又经过了原来的绿荫大道,司机告诉我这是老道,尼克松访华时都走的是这条路。

回想我自己也两次走过这条道,这是第三次,前两次觉得这条路好漂亮好宽敞,现在一看有点狭窄了,路边杨树也不是当年感觉那么郁郁葱葱了。

社会在发展,生活环境在提高,现在北京的机场,不仅是首都机场一个了,2019年竣工使用的京南大兴机场,我还没去过,据说那是中国基建狂魔,鬼斧神工的梦幻作品。

往事如烟,时光荏苒从1960年代4岁小屁孩,到2020年代现在中年末期,当年的第一次和后来几次的首都机场的经历还是令我难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