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行倪翁洞杂谈 |
分类: 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 |
去倪翁洞的路上,路边还有几处怪石林立,后人都给她们起了名字,很好听也很好看, 而洞口的石刻字是李白的叔叔李阳冰在缙云县做县令时书写的,李白也是书香门第,怪不得那么有才。
山洞里有倪翁横躺的塑像,身边还有白猿的塑像,墙壁上有很多的摩崖石刻,这个洞的确比鼎湖峰旁边的那个洞空间大不少,而且摩崖石刻的质量数量比那小山洞好又多。出了山洞爬到山上有小亭子,本来以为这里就是这些景色,可是走到山顶往下看,这可是别另有天地,出了洞才感觉别有洞天,下面是一潭周围山峦绿色森林围起来碧绿的水塘,显得那么清晰明亮,处在水塘几乎中间位置有个小巧玲珑红色的亭子间,塘水中绿树山峦的倒影,组合起来太像一幅美丽山水画了,真的太美了,让人感到这简直就是人间小天堂,有种冲动甚至一个猛子扎进水塘里,探一探她有多深,那神奇的碧绿来自哪里。
从山上走到塘边的路上,可以说移动换景,走在其中感受到的真实的景色比纪录片和相片美极了。相片能留下美景,但是反映不出当时看到这碧绿水塘人间仙境时的惊叹喜悦心境。真是美轮美奂。
走下山去,看到一座独峰书院,书院相当于古代的大学,曾经去过长沙的岳麓书院,武夷山的武夷书院,庐山的白鹿山书院等等,而这些书院似乎都和一个人有关,就是朱子理学的创始人朱熹有关,朱熹在这些书院里都授过课,推广他的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理论,第一次知道朱熹这个名字是上小学的时候,批林批孔运动中,朱熹被揭出来,是孔老二的徒子徒孙,当时的漫画把他画的很丑,到了南方多次,才了解朱熹的所谓理学理论,至今对这个国家人的思想仍然有影响,束缚着人的大脑,而据说他本人并不是他的理论的实践者,有点挂羊头卖狗肉的味道,对他的理论了解不是很深,但是感觉好像缺少点人性,可以说从宋朝开始,中国人就没有了大唐时期的开放和自由,程朱理学的一时兴起,或许作用很大,统治者十分喜欢他的理论,实际上是愚昧百姓。而我们邻国日本自从学习了大唐,思想和行为习惯及开放程度,一直没有变化,程朱理学没有跨海对此有过什么影响。
走出独峰书院,又去了一个小景点小赤壁,真正的赤壁至今我还没去看过,这小赤壁也就那么回事,这个时候已经差不多近下午5点多了,我们离开仙都,前往另外一处人间画境,古堰画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