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隐士

(2021-05-01 18:24:10)
标签:

杂谈

分类: 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

恋恋不舍离开鼎湖峰,乘公交车到达倪翁洞,据说是一位古人老子学生隐居的地方,还和白猿有点渊源,背景是怎么回事,网上都有介绍,对于这些隐居者为何隐居,前面文章评论过那些隐士,这些隐士有的怀才不遇,官场失意,远离勾心斗角的官场,还有的就是喜欢隐士的生活,实际上看过不少书和文章,三国的军师诸葛亮实际上出山前也是一个隐士,刘备三顾茅庐,才使诸葛亮成就了三国军师传奇,留下《出师表》《后出师表》等等千古雄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直是励志鼓励上进,为国尽忠的壮志豪言。

谈谈隐士

谈谈隐士

谈谈隐士

谈谈隐士

再往前刨,周朝时期,那个直钩钓鱼愿者上钩的姜太公,也应该是隐士,直钩钓鱼,真是钓出他这个人才,周武王聘他为军师,改变了江山,击败了荒淫无道的纣王,成就一代传奇。

古代那些居士,我们知道的大多是才高八斗,文才飞扬,充满智慧的神人,尤其是后代的戏剧、小说、诗歌等等的演绎,这些居士可是犹如神仙下凡,神机妙算,想象在他们生活的时代里,或许读书人本来就不是像后来那么普遍,而这些人饱览群书,古书中很多天文地理战术政治博弈的智慧,充满大脑,而且也出了点名,政客需要智囊团,以便统领天下,就找这些著名的隐士,有了姜太公直钩钓鱼,刘备三顾茅庐的传奇故事,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后人只能从很多历史文献记录中寻找蛛丝马迹,那些文献中书写的真实性是否有演绎成分,后人只能认为那是真实的。

想到现代社会,学士硕士博士毕业,或许没有那种隐居者的心态,毕业前后到处投简历,找工作千方百计让用人单位能够给他们一个机会,以便展示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读书人多了,竞争也就激烈了,那种风轻云淡、仙居山林的隐士似乎越来越少了,但不是没有,前篇文章说美国人在中国还拜访了不少的隐士,即使在中国最混乱最荒唐的文革岁月里,隐居者也不乏其人,我亲自经历的,小的时候在朝阳槐树洞的庙宇里,就曾经看到过在槐树洞尼姑庵中,一位没鼻子的尼姑,当时母亲说以前这人是风尘女子,患梅毒,烂掉鼻子,后到尼姑庵隐居。

1986年在江南旅行,在镇江的金山寺法海洞口,一位戴着眼镜,穿着僧袍的僧人,盘腿坐在洞口,闭眼嘴里叨叨咕咕背诵经文,在1986年刚刚拨乱反正的年月里,宗教活动还未正式恢复,只是没有文革期间那种批判的态度,这位僧人可不是在那里短时间了,看到他的装束和眼镜,感觉他是个知识分子,或许在文革期间受过磨难,在金山寺出家当了和尚。也算是一种隐居吧,那时金山寺还未现在整修像现在那么金碧辉煌,大雄宝殿都未恢复,一些僧人在门口摆上捐款箱,写着为大雄宝殿重建捐款。

而在运动中的大CAP,后来一直下落不明,传说在新时代有记者打听到他在五台山一个庙宇里出家了,记者好事,专门去那所庙宇里,根据别人指向,当面问了那位传说是CAP的僧人,那位僧人没有理会他,CAP的下落至今为迷。

而在上世纪1945年以后,北京城出现的重大事件美国兵....的北京大学女学生SC,后来也销声匿迹了,而当事人后来传说也遁入空门,隐居起来,后来在佛教学界里还做出了不少学术上的研究贡献。

关于CAP和SC都是传说,没有实据,而民国时期曾经的大军阀孙传芳可是真人真事,在军阀混战孙战败后,他遁入空门,到一个庙宇里做了和尚,实际上就是隐居起来了,在庙里还做了不少善事,可是被有杀父之仇的侠女施剑翘找到,并枪杀在庙里,施剑翘报了仇,孙传芳命丧空门。女侠施剑翘由于舆论营救,没有被罚,实际上军阀混战时期,大家都知道潜规则不杀对方俘虏,可是孙传芳却违反潜规则,最后自己也是杀人偿命。这个情节在一部香港电视剧里演绎过,杀手并不是为父报仇,演绎孙传芳的角色,在曾经的恋人面前还是野心勃勃,想东山再起,女方失望杀掉了他。

隐居者的心态,有的是远离喧嚣,有的是待价而沽、沽名钓誉,有的是怀才不遇,有的是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也有清高,远离尘世,喜欢过这种清净静谧的生活,还有的为了信仰的追求,修身养性,追求那种成仙成道、成佛的修行之道,我没有他们那种辛苦打坐念经的信仰,但非常尊重这些居士的选择,可以说目前没进入高山流水之地进行修行,而是在尘世中逐渐对自己心态进行休养生息,争取做到宠辱不惊,拿得起,放得下,尤其是“放得下“,这是人到中年后期最好的修养身心的好办法,年轻时做加法,岁数大了,有选择的加法,很重要的是做减法,舍弃有时比追求还要难受,平和心态是最好的修行。

隐士中也有的是假隐居,以退为进,蒋介石两次下野都是假隐居,第一次隐居镇江焦山,抱得美龄美人归,退到幕后,然后再出击,最后权力还在自己手里。第二次也是假模假式不再担任总统,交给李宗仁一个烂摊子,李根本无力回天,结果最后权力回到蒋手里,只是江山丢了,

某人也是一样,在某个年代里,似乎已经退居二线 ,而后从隐居处滴水洞出山,重拳出击,再次掌握权力,把对手打的落花流水,一败涂地,甚至死无葬身之地,随之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也落在人间。

实际上有的人没有进入山林,或者遁入空门,而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隐居状态之中,很多人在职场上,由于各方面原因,已经处于隐居状态之中,只看他是否在乎前面说的“放得下”,那才是高人修行,心无旁骛,大隐隐于市 小隐隐于山水,真正做到心里的隐士,就像在山水庙宇里整天诵经拜佛,努力成道成仙一样,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过程和修身养性。

如果说隐士给这个世界带来过什么贡献和福荫,除了出山的以外,很多隐士归隐山林之后所做的的诗词歌赋,流传至今,读起来令人朗朗上口,欣赏起来那么美好,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篇醉美的散文,其他隐士的文章诗篇也是令人陶醉。 有的隐士在隐居期间,并不是整天烧香拜佛诵经,有的隐士还为很多百姓做出医治周围百姓,组织教育,开发技术,修身养性等对百姓生活有意义帮助的不少事。

而战国时期晋国的隐士介子推的坚定不出山,死守信念,至死不回朝做官的成就了几千年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在浩瀚的中国诗词中,描写清明的意境,也是宝库中美丽的亮色。这可能是普通中国老百姓了解最多的隐士贡献吧。

不说隐居的事了,本来想写倪翁洞的旅行,写着写着跑偏了,就写到这里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