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东电 |
分类: 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
每到节假日学校组织舞会和联欢会,大家载歌载舞,欢笑无比,老师和学生中很多都很有才气,弹拉说唱样样都有人才,一次联欢会上,白山厂刘先生就拉琴为父亲伴唱抗日老歌《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在那个悲惨的日子里,我离开我的家乡,抛弃无尽的宝藏.......那年那月我才能回到我可爱的家乡”。一次东电主管人事的副局长陈训江也参加职大的联欢会,也是学生伴奏,老局长一展歌喉,非常赞许职大的文娱活动,最热闹的是舞会,大家欢快无比地尽情享受人生中美丽欢快时刻,组织篮球排球比赛,父亲参加表演,他排球的拿手好戏,轻轻一点球飞的高高的,大家都很钦佩。
父亲非常看重学校的形象,对于有损学校的行为和言语十分不客气,职大开办初期,师资力量还不行,请别的学校老师来上课,父亲非常感谢他们,每次都亲自送行,一次一位外校老师上车时,也不知道父亲是校长,就顺嘴说了句,“这是什么破学校,以后我再也不来了”,父亲一听脾气马上就来了,“破学校怎么了,没人稀罕你来,缺了你个臭鸡蛋,还不做成槽子糕了”,给那位吓得不知所措,旁边的老师赶紧劝解父亲,以前他们都是同事,因此十分尴尬,父亲火气没消,还要和他理论一下,一位职大的老教师赶紧过来,劝解父亲,回到办公室,父亲也觉得有点过分,写了一篇道歉信让过去和那位老师同事的职大老师交给对方。
还有一次父亲上班时间在学校走廊里巡查,发现一个办公室两个女职工在嗑瓜子,当时火就来了,进到屋里对两个人进行训斥,“上班时间就在这里嗑瓜子,什么形象,这是自由市场吗?扣奖金”,后来真扣了当月奖金,后来大家形成一个顺口溜“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吕校长在走廊里溜达”。
还有一次毕业生毕业送行,父亲和学校领导及很多老师在校门口送行,几年的学习老师同学都结下深厚的感情,大家依依不舍,相互拥抱,眼含热泪,哭别学校,大家都很感动,可是父亲看到现场缺了一个重要部门的人员,送完学生来到那个部门,和两位正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发了脾气,“这么激动的场面,你们干什么了,这是多么好的素材,你们也在这里呆得住,岂有此理”,这个部门的同志十分尴尬,直向校长检讨,今后一定注意,父亲还是没消气,“今后?今天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两位非常不好意思,后来的工作积极主动,不仅获得职大领导的赞许,在东电系统的工作也榜上有名了。
对于一些不称职的干部,父亲真是不客气,一次一个部门主任汇报工作,父亲听后觉得很失望,“你讲了半天,东一耙子,西一扫帚,讲了半天,我也没听明白你讲什么,这点工作就做成这个样子”,旁边还有主管那个部门的领导,父亲也没给他好脸,那位走后,父亲和主管的领导说,“这样不行,这么重要的岗位,找了个糊涂蛋,赶紧物色人选,将他换下来”,没过多久部门领导就换了,那位也没撤职,换到非主要部门继续担任领导,后来他调到很多单位都干过,大家对他的评价都很一般。
但是对于一些敏感模棱两可问题,父亲还是处理得比较有技巧,一次东电领导在大会上说了某个基层领导的一点事,就是安排亲属工作的事,纪委的同志找到父亲,父亲当时正在医院住院,在医院大门口遇见纪委的同志,纪委的同志和父亲关系很好,就问父亲那位同志的有个说法啊!父亲打哈哈,“好好,我在住院,出院以后再说”,出院后父亲也一直拖,后来就不了了之了,父亲和我说这件事,任何年代这样的事到处都是,没必要较真,纪委和我的关系都很好,大家相互给个面子,就风平浪静了,没必要搞得兴师动众,班子团结最重要。
由于父亲是教授级高工,因此那个年代可以工作到65岁,后来东电下文件要求干部年轻化,父亲没有犹豫,看到文件62岁那年,就和局党组提出,提前退出领导岗位,东电局长赵希正在局厂长大会上公开表扬父亲这种主动让贤的做法,退居二线后继续做老师工作,直到65岁彻底退休,彻底告别职场生涯。
今年父亲90岁,2019年底和2020年初当时组建职大的三个元老,徐校长和刘校长先后驾鹤西游,本来不想让他知道,春节期间给老同事打电话拜年,他们子女告诉他了,父亲听到消息,大哭两场,往日三人步行在文化路到东电办事的身影似乎就在眼前,历史已经铭记那个时刻,没有忘记他们所做的贡献。
今年疫情严重,我想起来写写父亲,每篇都让他审查一下,检查是否有瑕疵和不真实的地方,父亲也动了脑筋,对他来说也是幸福的事情。
父亲在职场工作期间,可以说没有任何私心,心底无私天地宽,对每个人的提拔重用关心从来没有寄希望别人记得他的好,未来如何报答,一直是以公心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培养输送人才,无论在任何岗位科员、科长、副总、局长、处长、校长,都是尽心尽力把这个单位管理好做好,要取得100%人的好评,这世界上似乎还没有,人无完人,谁都会有一点缺点,比如火爆三仗的脾气,但是父亲发脾气,都是对事不对人,发完脾气从不记仇。
父亲在职场上做的如鱼得水,虽然自己能力是一方面,另外就是从上学期间和工作以后,打下的很好的人脉,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清华大学不是白念的,后来在职场上遇到的不是同学就是校友,从高官到黎民百姓,他们对父亲无论成长还是在各个岗位的工作和生活上都有极大的帮助,“人间正道是沧桑,心底无私天地宽”,这两句著名的汉语诗词,在父亲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是近几年宣传最广泛的口号,在父亲身上看到了这种精神,年轻时看《读者文摘》里一篇文章,孩子对父亲不同阶段的认识,小时候父亲是座山,是依靠,长大后觉得父亲的年代已经过去了,觉得他那套已经过时了,当走向社会经历了社会摔打,回头看父亲还是很了不起,当离开职场后,回想往事,父亲真伟大。我对父亲的认识就是上述的过程,父亲是我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