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
标签:
敦煌莫高窟 |
分类: 四川、重庆、陕西、新疆、甘肃 |

对于敦煌的概念,在80年代黑白电视时期,日本NHK电视台和中国中央电视台拍摄了一部纪录片《丝绸之路》,当时我的同学潘杰家的电视是彩色的,他向我推荐那部片子很好看,我看了几集,觉得都是落后西部地区的情况,其中提到了敦煌,这是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敦煌,非常遗憾那个时候没有听同学的推荐完整地看完那部片子,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也找不到那部片子,片子在日本引起极大的轰动,很多日本人到中国按片索冀,日本还拍摄一部电影《敦煌》,电影很多是日本文化的元素,电影中对藏经洞的来历做了很多猜想之中的一个的演绎。
而第一次知道敦煌是70年代末,电视台播放了一部歌剧,歌剧中一位法国人从中国敦煌带回了精美的壁画,展示给中国留学生看,留学生一下震撼了,坚持放弃在法国的一切,回到祖国,一生致力于保护敦煌莫高窟的工作,后来知道歌剧中演绎的就是敦煌莫高窟的保护神常书鸿,后来还拍摄了电影,只是电影属于粗制滥造的,没有什么影响力,电影中主人公(常书鸿)和他妻子赶往敦煌路上看到月牙泉,在这里游泳嬉戏,纯属胡编乱造,常书鸿一生保护和开发研究敦煌,可以说从民国到共和国,历经千辛万苦,他的前妻一开始本来是和他有共同的理想同心同德保护敦煌研究敦煌,可是真受不了在敦煌的苦,吃了上顿没下顿,住在窝棚里,整天和风沙搏斗,最终舍弃丈夫和两个孩子和一个国民党军官私奔了,常书鸿为了寻找他的妻子,差点饿死,好在他续了弦,也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李承仙,为他又生了一个儿子常嘉煌,常书鸿的大儿子后来就是一个普通的司机,女儿常莎娜后来也成为艺术家,敦煌的研究专家,常书鸿在民国时期就大声疾呼保护敦煌,别说国民政府在内战混乱期间,还没有忘记给敦煌拨款保护,共和国文革前期国家十分重视敦煌的保护和研究,可是文革一来,常书鸿又遭了罪,被造反派毒打,关进牛棚,这次幸亏他家的原来保姆悄悄到牛棚给他送吃的,否则这次真的饿死了,拨乱反正后,常书鸿才获得重新研究起敦煌,他一直希望自己的儿子常嘉煌回到敦煌继承他的事业,当时他的儿子在日本,已经成家立业,而且是小有名气的画家,在常书鸿弥留之际,儿子回到他的身旁,握着父亲的手说“嘉煌回敦煌”,常书鸿微笑地流下眼泪,放心地闭上眼睛,常嘉煌真回到了敦煌,但是和她母亲姐姐不一样,他正在打造新敦煌的洞窟,媒体对他的宣传也不是很多,现在敦煌最著名的专家是樊锦诗和常莎娜,常书鸿的塑像屹立在敦煌莫高窟的入口处,可惜当时去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常书鸿是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