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运城之行(开篇夏县)

(2017-05-22 09:50:37)
标签:

夏县

运城

河东

分类: 河南,河北、天津、山西、山东

我们的运城之行(开篇 <wbr>夏县)

     
      2017年5月5日,我们一行六人组成一个小组,到达了运城,这个最早被称为中国的中国之根的地方,我们这六个人除了我自己是60后,其他人都是80后,今天我们这个组在运城这里工作了两个星期,在共同工作的这段日子里,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合作,一起创造了美好回忆,日子在紧张工作中很快地就过去了,时间很短,但是也了解了运城的过去现在或许还有些未来,过去一提到山西就是太原、大同、五台山,对于运城不是十分了解,而到5月22日离开运城时,才发现自己才疏博浅,从小到大学习的尧禹舜、华夏历史、关羽关圣人、西厢记、鹳雀楼、黄河母亲都是在这里,这里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的祖先就是从这里从小润芽成长为参天大树,这里的文物最近的几百年,远的2000年-5000年,再远就是几十万年。

      大美河东,魅力运城,而在这里工作生活了两个星期之后,在我的头脑里的记忆中搜索过去看过的一部纪录片《河东》,发现纪录片说的就是运城,古代这里的名字就叫河东,那部纪录片是2006年看的,当时还是在DVD光盘看的,现在运城的每个地方都和纪录片中的景象吻合,来运城之前没有想起那部纪录片,这次旅行真是补课了。在这段空闲时间里,回忆起这两周的每一个瞬间,很值得回味。

      乘高铁两个小时到达了运城市,我们首先入住了夏县的培训中心,夏县这个地方是中国历史上的夏朝的发源地,而夏朝是否存在过很多研究历史的人士一直争议之中,无论历史如何,现在的夏县是绿水青山,环境很优美,住在夏县的小庭院里的确十分悠闲惬意,远方的山上有一座高塔和庭院,据说也是一处古迹,而在我们下榻的庭院里,有个司马光砸缸的塑像,这个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故事,我听到这个故事还是在儿时母亲讲给我听的,当时我家的一个瓷罐子外部就是这个故事的彩色图画,司马光的老家就是在夏县,这里就有一处司马温侯祠,里面有家庙和他家的墓地,司马光是《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宋代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生前就在朝堂当中进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几度沉浮,而我在上小学时司马光不知得罪了伟大领袖的那根神经,成为批林批孔儒家的代表人物,被批倒批臭,作为小学生当时有点疑惑,就是儿时看到的砸缸的主人公怎么成了一个坏蛋,司马光躺在墓中也不会想到自己过了千年又被批了一通。

       夏县这里在运城的各个县区相对是比较贫困的县,绿水青山还未变成金山银山,因此虽然这里有很多的旅游资源,但是开发利用得还不是很好,夏县和不远处的华山合在一起就是“华夏”一词的来历。在她的东方是著名的中条山,华山合在一起,是最初“中华”一词的原发地,而最早的“中国”一词也是来自于运城这个地方,我们现在经常称谓的我们国家“中国”实际上是中华民国成立后的统称,为了这个称号,民国学者章士钊追本溯源,找到了我们民族祖先炎黄两帝的发源地,最早称为中国和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终于接上了。

      而巍峨的中条山没有华山名气那么大,她的名字经常和抗战时期国军在这里惨败侵略者的战争有关,国军在中条山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这里折戟沉沙,大败而归,虽然大败,但精气神保持下来,20多年前大陆拍摄的一部电影《大捷》可能就是反映那场战役的故事。我们在运城接触的人和事,看到听到经历的风景和人文故事很多,一篇文章容纳不下,慢慢叙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漫步大同城
后一篇:再见了运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