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是我从原来单位通过机关招聘到了机关,1997年领导交代任务到伊敏电厂对伊敏电厂的建设情况进行审计,对于这里我不是很熟悉,领导交代主要是华能集团组成联合审计组对伊敏电厂的建设情况进行审计,
伊敏电厂距离海拉尔市(现在叫呼仑贝尔市)不远,是海拉尔辖区内的当时的大项目,这里建设了一座坑口电站,是在黄毅成为能源部长期间,针对伊敏这个地方出产褐煤不能长距离运输(容易自燃),因此组织煤炭和电力一起建设的一座煤电联营的发电厂,想法很好,但具体操作起来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解决,由于组织起来的人员有来自于煤炭系统、当地官员及电力系统的人员,而煤炭和当地官员作为主导,但对电力行业不是很内行,而电力系统官员在其中不是很说了算,因此内部出现很多的矛盾,而矛盾的焦点和载体就是伊敏电厂的建设,这是在大草原上建设的100万千瓦的大型发电厂,原东北电力集团公司和华能电力公司分别出资50%,因此形成了该电厂是股份制企业,但是后来电力体制改革后,这种平衡就打破了,当时的情况是电厂这方面和华能比较贴近,对东电有些排斥,而主管该工程的建设都是东电的人员,华能虽然也参与,但具体工作都是东电的人在处理,在这里分为好几个派别,大家在一起都不是很愉快,经常是矛盾和冲突不断,我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工程,但是自己对自己的业务能力十分自信,但是心里还是有个小九九,所有的工作经历待我一一述说.
1997年6月13日,我们东电的六名同志一起乘火车向海拉尔进发,我们是下午上车,同行的有沈阳老王先生、通辽老卢、锦州小陈、清河老姜,沈阳老张,除了老王和老张,其他人都是第一次见面,接近第二天傍晚火车到达了海拉尔市,来接我们的是伊敏电厂的同志,一个是张处长,另一个是姓赵的女同志。吃完饭我们又乘车一个小时到了伊敏电厂所在地,这时候感到东方真是天长,晚上9点天上还有晚霞。走进宾馆一股牛羊肉的膻味铺面而来,这是伊敏当时最好的宾馆,坐落在草原的边上,第二天早晨打开窗户,看到的就是草原,这里由于建设这个煤电联营的发电厂,周围正在进行建设办公楼、礼堂、住宅等等建筑,可以说是这个电厂给这里带来了生机。我们开始工作的第一天,由于是联合审计,因此和北京华能公司的几位同志汇合在一起,这次工作牵头人是华能的审计部主任潘基民,他带领了几个华能本部的财务审计人员,并且从华北电力设计院借了几个工程概预算的审计人员,有两位王先生,一位张先生、一位董先生,大家依照惯例和被审单位开了见面会,这里的一把领导没有在家,只好二把手宝玉和我们见面,他是蒙古族人,父亲是自治区的领导,他和一把手的关系不是很顺畅,开完会后,大家到发电厂的现场参观,这里正在建设中,而且主要设备是从俄罗斯通过易货贸易进口的,因此许多的俄罗斯工程师都在这里工作,发电厂的建设期间的现场还是比较危险的,工人们在紧张地工作,很多地方都是漏空的,不小心就会从平台上掉下去,大家简单看看就回到了办公室。
潘基民开始布置任务,他将双方来的人员分为两个大组,一组是财务组,主要的任务是审计伊敏煤电联合公司的财务收支情况,我们一起来的张\姜分到财务组,另一组就是工程组,主要是针对伊敏电厂的建设审计,华北院的几个同志和我们其他几个就在工程组,分好组后我们开始了工作,该电厂的建设是从1994年进行,可研在90年代初期就审批下来,后来由于苏联解体,资金紧张等等问题,一直脱期,原批准概算30多亿,后来经过1996年的调整概算,调整后概算为735882万元,那个时期中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是十分粗放的,工程概算是采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概算指标编制,对于施工单位采取的是概算包干形式进行总承包,这是当时国家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形式,这里面按照现在的标准衡量,就不是一星半点的问题,即使在那个时期也的确有很多不合情理和规定的情况,
潘建民本身是财务出身,对于工程造价可以说是根本不懂,因此他非常依赖他借来的四个人,其中的老张先生,岁数已经比较大了,因此有点拿来资格,潘建民对他不太满意,总是督促他拿一个具体项目开展工作,可是老张同志对他不太理会,老张没呆几天就让潘建民撵回北京去了,另外三个分别是王先生、董先生、另外一位叫王鑫,王董都来自于华北电力设计院,王鑫是哪个单位的不太清楚,我们这方基建部的王路涛、通辽电厂的卢振海、东电三公司的陈志旭,另一个就是我,审计部的领导就是张处长,但是他对工程的管理情况一窍不通,开始工作时大家还是比较融洽的。
由于工程结算是以包概算的方式进行,因此就得审计以工程概算入手,而该工程调过概算,该工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体工程是东北电力设计院设计,而附属的启动锅炉房是黑龙江电力设计院设计的,大家开始工作以后才发现问题很多,首先是当时的电力部规划设计院设计的调概算格式十分繁琐,有些数据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勾稽关系,我拿到启动锅炉房的调整概算,表面上十分整齐,但是看到里面的内容就蒙头转向,只好求助于建设单位的技经人员,伊敏电厂的技经人员小赵女士一开始还信誓旦旦地说她能给我解释清楚,可是她看完调整概算书,也是蒙头转向,根本解释不清楚,我们就开始根据单项工程开展工作,可以说这个调整概算做得的确是比较高,很多工程有些荒唐,举例说明:启动锅炉房原总图设计是和主厂房距离相对远,因此两个厂房之间需要热网连接,因此设计了热网之间和相应的热网管道,热网之间造价是206万元,热网管道720万元,两项合计将近1000万元,可是后来总图设计发生设计变更,两个厂房距离很短,仅有十米不到,热网支架改为支墩,仅仅2万元不到,热网管道也就10万元,实际上原工程相当于取消了,但调整概算仍然按照原设计进行调整,完全不合理,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初步计算工程造价应该核减将近3亿元,这其中有些问题的确是模糊不清的,在那个时期工程造价管理本身就十分粗放,没有什么精细化管理,完全是计划经济的延续。
我们工程组的王璐涛和陈志旭一开始就发现苗头有些不对,王是代表基建部,调整概算是在基建部组织下进行的,火电三公司是基建部需要保护的单位,因此中间他借口女儿考大学报志愿,先回了沈阳,回来后也是不伸手,陈志旭本身是施工单位出来的,因此对施工单位比较同情,因此也不说话,卢振海是建设单位出身,因此一开始工作还很有积极性,后来才反过劲来,我一开始积极性也很高,但觉得有点不对劲,就向张处长汇报,张处长不了解基本建设里面的玄机,也根本不懂这些业务,好我说就是喊口号严肃认真审计,我心里觉得这件事情不是那么简单,当时的通讯条件不像现在人手一部手机,我通过座机给当时的我们审计分局的一把手牛文波打了个电话汇报了这里的情况,牛文波十分重视,让我的处长耿文给我回了个电话,耿处长的意思就是注意黑龙江火电三公司的利益,得知领导的意思,我就知道了如何去做了,但是华能聘请的王董王三人是为华能服务的,因此他们三人积极性很高,一直不停手地进行,这期间还将东北院和黑龙江省设计院编制该工程概算的技经人员调到了伊敏,让她们解释有关问题,吕辉赵彦文是主编人,她们一开始也很被动,让王董王三人轮番发问,有的问题我感觉是建设单位的没有把好关,晚上我到他们房间里给他们出主意,针对建设单位提供资料的不准确,由建设单位负责解释,建设单位主管技经的周女士几乎什么不懂,而且在伊敏电厂人缘还不太好,后来审计部的孙建国和基建部的周范邦也到伊敏,但是周的业务水平有限,经常被人抢白,经过一个月的工作,这项工作展示告一段落,我们回到各自的家乡,但是工作尚未结束。
回到公司牛局长带领我和当时的主管基建的刘乃福和郑宝森局长汇报,我详细汇报现场工作情况,对于华能方面说核减3亿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领导给基建不下达指示,将这项工作做好,不能由着华能方面作。
秋天的时候周范邦和我又到了长春东北院,商讨审计提出的问题,老周的水平真是一般,这次商讨没有什么结果。
10月1日之后,我们又到了伊敏电厂继续核实相关问题,这次潘基民有点激动,因为他们的董事长郎成伟批评了他,因此有了些压力。这次也没有什么结果。
冬天在沈阳北辰大酒店,继续讨论此次的问题,这次有了点眉目,华能提出的很多问题由于站不住脚被推翻,最后仅上面举例的问题和其他几项问题成为核减额,总共核减2000多万元。
至此这项工作完成了,后来在工作中认识的人再也没有见到,大部分人都已经退休了,文中提到的宝玉,后来调到华能北京下面的公司,2015年由于挪用公款3亿元,被判无期徒刑,还有很多的故事不再一一叙述,也算是我的一个工作经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