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北京大学成立110年,10年前这个大学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我看了许多的文章和电视片,而且多次去了这个学校,对这所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百年老校的历史和现实有了一定的了解,记得在1998年电视台采访一位北京大学的女学生,她同记者谈的第一句话就是“每当自己想起自己是北京大学的一员,第一感觉就是自豪”的确北京大学应该自豪,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自己建立进入现代教育的大学,1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培养大批的国之栋梁和人才,辜鸿铭、蔡元培、陈独秀、鲁迅、李大钊、闻一多、胡适、钱钟书、傅斯年、罗家伦、李政道这些在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都在这里留下足迹,而现在学校的所在地据说是清朝著名宰相和绅的私家庄园,中国历史上譬如“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许多重要的事件,北大都是发起者,在抗战期间,学校迁移到艰苦的西南地区,成为著名的流亡大学西南联大的领头人,记得10年前凤凰卫视台节目“北大缤纷一百年”主持人许戈辉谈到西南联大十分感人的一幕,就是学生们在晚饭后,拿着桐油灯集体去到图书馆看书的情景,形成了桐油灯组成的灯光溪流,想象起来真是一种“家贫出孝子”的感觉,当时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的生活十分清贫,从国外回来的林语堂先生在看到西南联大的情况说出一句著名的话语“北大的物质生活贫乏得不得了,而北大的精神生活却了不得”。据统计北大出人才最多最高的阶段,不是和平时期而是在西南联大这段艰苦的岁月里。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培养出李政道、邓稼先、杨振宁等等优秀的人才,北京大学一直为国家和人类培养出许多的人才,可需要反思的东西很多,我们现在说北大著名人物好像都是过去年代出现的,在共和国成立之后,北大还有什么著名的人才出现吗?这样说绝对不是否定北大就没有培养出人才,很多人已经做出很大的成绩,由于媒体没有足够宣传,大家不为人知,可是我们知道的是谁哪?从好的方面说陈景润是北大培养出来的,20多年前中国作家徐迟的一篇《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使中国人知道了中国还有如此站在世界数学高峰上拼搏傲视群雄的人物,那篇文章不仅是写陈景润,而且带动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当时改革开放初期比较有影响的一篇报告文学。而从坏的方面说十年动乱中那个挑头闹事的聂元梓也是北大人,她的那篇被伟大领袖形容成有巴黎公社宣言大字报,一下使她成为了文革英雄,说起来她也是一个理论家,她的理论正合领袖之意,在领袖的推动下,北大成为文革理论的重要基地,到后来那个臭名昭著的“梁效”北大也占了1/2,北大在共和国最黑暗的文革十年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任何值得自豪的地方,只能是羞愧和无耻。
回过头来谈谈那个女生的自豪,许多北大的学生将自豪和自傲混为一谈,许多北大的学生不是豪气十足,而是傲气十足,内心充满优越感,本人在80年代的一个夏天就在北大的校园里亲眼目睹了一幕这样学生的做派,当时是一个骑三轮的师傅可能是校工同两个骑自行车的学生发生了碰撞,原因是校工的车拐弯有点急,结果车上包好的饺子撒了一地,这两位学生下了车将校工损了一溜够,校工也和他们争辩起来,两位学生认为自己理占大了,根本没有帮助校工收拾撒在地上的饺子,而是骑车骂骂咧咧地扬长而去,我走上前去和后来的几个人帮助这个校工收拾起地上的饺子,大家对学生的做法都很生气,纵然校工有错,学生也不应该如此行为,真是“傲气十足”。
我劝北大的学子“自豪感”的确应该有。但是自豪的内容应该是北大的百年历史,在这百年中还有许多不应该自豪的东西,尤其是文革的历史需要深刻的反思,历史不是你的,况且你们不是回忆历史自豪历史的时候,而是创造令后人自豪你们的历史时期,当你为祖国和这块土地做出自己的贡献成就事业时,你的自豪感才是充实的,你才不愧于”北大”100多年中辉煌历史中的一分子,祝愿北大在下一个百年中多出现几个李政道、鲁迅、胡适那样的在各个领域领先的人物,再也不要出现聂元梓那样的祸国殃民的起哄败类。
北大祝愿你成为世界上的著名大学,这条路还很长很艰难,祝愿你走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