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乡盘锦(现实篇)

(2008-03-07 15:08:46)
标签:

红地毯

天然气

盘锦

芦苇荡

分类: 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1997年年初,是我离开盘锦之后20年第一次来到这里,这时的盘锦已经从营口市独立出来成为辽宁省的一个地级市,主要的原因是辽河油田的发展,逐渐成为一个大的经济体,因此不再受营口的控制,经过努力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成立了盘锦市,盘锦市的中心地带也从原来的盘山县城挪到了兴隆台区,这里在我小时候就是油田的所在地,过去叫做三厂,三厂是电厂、炼油厂和采油厂的简称,一次我从营口回到盘锦时,这里是成片的火炬,就是采油过程中,所带出来的天然气,当时我们国家没有收集这些天然气的技术,又不能让它们在空气中散发,因此只有烧掉,实际上是浪费,当时的火炬很多,将天空照个通红,很有气势,当时盘锦油田开发时也经历过许多惊天动地的井喷事件,其中的一次井喷使天然气弥漫在空气中,每个家里都不允许开关火避免造成大火,许多老百姓都进行了疏散,在石油开发最火的时候,原来铁人王进喜工作过的大庆1259钻井队也到了盘锦,我们还到火车站夹道欢迎他们。当时的天然气的确很多,那个发电厂的燃料就是利用天然气,我家刚到盘锦时取暖做饭都是用煤,十分的麻烦,后来引入了天然气,省去很多麻烦,但也发生了几次险情,就是用天然气烧炕,结果烧得太热,烧了炕上的褥子,有一次幸亏家里厨房的鸡被烟熏得只叫,叫醒了我们才没有酿成大祸。
   扯的远了一点,1997年第一次回到这里时,这里还是在建设期间,新盘锦的人气不是很旺,许多人仍然居住在老盘山县城里,因此新盘锦十分清静,大街十分宽阔整洁,而老盘山的变化的确令人感到惊讶,过去的水泡子全都消失了,都被填充在上面建立了许多的建筑,小时候我们每天上学所必走的一个石拱桥,早已经拆除,我家过去住的平房和周围的农村也发生很大变化,平房全都没了,过去的农村魏家大队也纳入了城市范围,从长征到六里河的成片水塘都消失了,还好我上学的长征小学的学校楼房还在,只是有了围墙,周围的环境已经大变样,20多年这里真是变化极大,从1997年开始我经常到盘锦去,这里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尤其是新盘锦,人气逐步兴旺起来,马路上汽车也多了,新建的住宅小区此起彼伏,甚是兴旺,记忆中到大洼县是很遥远的地方,而现在开车没有多长时间就到了,而且这里就是天然的红地毯所在地,原来的红地毯面积很大,现在由于油田的不断开发,这里已经缩小了很多,只有乘船才能看到和宽阔的红地毯,而芦苇荡仍然是那么一望无际,这里还是丹顶鹤和许多飞禽的天堂,这里已经成为自然保护区,到这里旅游能够看到其他地方没有的东西,别有一番趣味。
    盘锦是我的故乡,当然有我许多的老同学和老朋友,10多年来还结交了许多新朋友,一次在吃晚饭的时候,我的一个同学突然认出我,说我俩是同学,我一回忆想了起来,可是小时候他的性格特别内向,而现在十分开朗,还有一次和别人谈工作,谈到一个人,我说他是我家邻居,见面后大家在一起叙旧,感叹时光的消逝真快,1997年我认识了一个小金感觉他的工作业务能力很强,后来他和我经常南征北战,到许多地方工作,10多年前认识的许多人现在已经走上领导岗位,唱书记、孙局长都是一步步干上来的,还有姜局、张局、杨局都在各自岗位兢兢业业地工作,还有老刘、小张、小乔、小王等等许多人都进步很大,前几天去盘锦对我们接触的这个单位有了更新的认识,从营口派来的年轻李局长很有水平,将这个单位的人心积聚起来,大家工作很有心气,凝聚力很强,这里正在发生变化,而主要是人的变化。
    盘锦我曾经生活过5年的故乡,每次回到你的身旁,无论是身边飘过的芦苇花,还是河蟹的飘香,大地里的抽油机,都预示这里的未来是美好多情的,希望这里的发展象红地毯的颜色一样红红火火,照亮渤海湾这块大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