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改变一点点
(2009-03-08 21:32:55)分类: 内向 |
最近一直忙于房中的布局。我深信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所以毫不着急,每天都有任务,但每天只改变一点点,比如今天的改变可能只是把写字台朝西北方向三十七度角移动二十九厘米,而明天,只需要擦洗半张饭桌,另外半张留给后天。如此频繁地微调,我的生活每天都不会清闲,我们的房子里每天都会充满变数,未来的日子永远不会再陷入毫无悬念的乏味之中。
上个周日,与朱建民打完台球,去旧货市场买了一张棕色的沙发。房间布局最怕的就是配套,沙发之后,必然要有茶几、矮柜、电视柜前仆后继地跟上,从此,多米诺骨牌推倒了。
周一下午,买了一个铁架,可当书架,我把它搁在沙发之侧,临着窗台,摆放一些常看的书。这个东西将在客厅里彰显主人的阅读品位。
周二下午,沙发靠南墙,把写字台与之平行,东西向临窗放置,然后出去买书立。我从邮局开始向东走,一间间商店询问,每一个店长都一脸迷惘地问我,书立是啥?洗发水牌子?我真是惊奇,这种在我的高中时代连门口的手推车里都卖的东西,我们高中生人手一双的东西,在这里居然连文具店都买不着。看来,现在的青年人真的不再读书了。一直问到学校门口,进了一家文具店。年轻的售货员也瞪大眼睛质疑我,书立?我说,就是把书竖着立起来的东西。我真害怕她接着瞪大眼睛继续质疑我,书?这时候,一个胖大的妇女走过来,说,书立,是这个不?我蓦然回首,当真是如见亲人。旋即买下,手持着走入大街,颇觉威风凛凛,如持一件凶器。
周三下午,再闯旧货市场,物色一件转椅,结果不小心买下一个小橱柜。它的出现将决定电视机在客厅的位置,而电视机的位置将决定整个房间的结构。至此,房间的布局已于我胸中了然,我准备利用最俭省的家具把客厅隔成三个部分:门厅、会客室、书房。
周四下午,在淘宝与一家西安的灯店联系,下周去他们的店里取一盏长脖子台灯。无台灯不成书房,我希望能买一盏皮克斯动画的片头里的小台灯的妈妈那种类型的台灯,伴我夜夜伴更声残尽读书至东方白。
周五下午,准备买窗帘,逛了两家床上用品店都挑不着中意的,于是走进一家弹棉花的店,我记得这里的布料挺多。选中一种竹绿的,我想,到了夏天,客厅在窗帘掩映之下,必然是一个清凉世界。我说,就它了。于是裁缝慢慢地摊开布料,结果就像图穷匕见一样,我突然发现里面的布上居然坐着一只熊猫,我说,这个是啥?裁缝说,熊猫。我叹了口气,有没有不带熊猫的?裁缝说,熊猫咋了?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说,算了吧,我再去别家看看。裁缝摇摇头,窗帘就应该带熊猫,唉,你不懂。我抱歉地笑笑,出门走了。然后去买了一个十米长的插座板,它将承担我的台灯和电视机的供电重任。
周六,出去逛,又在一家店看窗帘,最后实在懒得再找了,随便买了一件。回来装上,发现太短了,刚够遮住窗户,像一件夏天女人穿的紧身衣。还有,窗帘的花纹让我越看越叹息,丽丽说得没错,我在这方面的品位实在是太差了。
周日,终于痛下决心,去路边的那间家具店买那张转椅。子曾经曰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在书房里写出经典的作品,必须有一张舒服的椅子。在这家店里,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向老板表示过我对那张转椅的垂涎之情,这次进门直接问,还能便宜不?最后当然不能便宜,买了。骑车带回去,摆定,坐下去,站起来,“咯噔”,椅子响了一下,我心里也“咯噔”了一下。如果以后坐这里写东西,椅子乱响必定会打断思路,于是毫不迟疑地扛着它下楼去换。骑车太麻烦,我只能背着它顺着田野走去,换了一张,再背回来。夜色渐渐笼罩了大地,背上的椅子越来越沉重,我觉得我像是背负着玄铁重剑和血海深仇的杨过,又像是一只背着遮风挡雨的小小的家的蜗牛。
上个周日,与朱建民打完台球,去旧货市场买了一张棕色的沙发。房间布局最怕的就是配套,沙发之后,必然要有茶几、矮柜、电视柜前仆后继地跟上,从此,多米诺骨牌推倒了。
周一下午,买了一个铁架,可当书架,我把它搁在沙发之侧,临着窗台,摆放一些常看的书。这个东西将在客厅里彰显主人的阅读品位。
周二下午,沙发靠南墙,把写字台与之平行,东西向临窗放置,然后出去买书立。我从邮局开始向东走,一间间商店询问,每一个店长都一脸迷惘地问我,书立是啥?洗发水牌子?我真是惊奇,这种在我的高中时代连门口的手推车里都卖的东西,我们高中生人手一双的东西,在这里居然连文具店都买不着。看来,现在的青年人真的不再读书了。一直问到学校门口,进了一家文具店。年轻的售货员也瞪大眼睛质疑我,书立?我说,就是把书竖着立起来的东西。我真害怕她接着瞪大眼睛继续质疑我,书?这时候,一个胖大的妇女走过来,说,书立,是这个不?我蓦然回首,当真是如见亲人。旋即买下,手持着走入大街,颇觉威风凛凛,如持一件凶器。
周三下午,再闯旧货市场,物色一件转椅,结果不小心买下一个小橱柜。它的出现将决定电视机在客厅的位置,而电视机的位置将决定整个房间的结构。至此,房间的布局已于我胸中了然,我准备利用最俭省的家具把客厅隔成三个部分:门厅、会客室、书房。
周四下午,在淘宝与一家西安的灯店联系,下周去他们的店里取一盏长脖子台灯。无台灯不成书房,我希望能买一盏皮克斯动画的片头里的小台灯的妈妈那种类型的台灯,伴我夜夜伴更声残尽读书至东方白。
周五下午,准备买窗帘,逛了两家床上用品店都挑不着中意的,于是走进一家弹棉花的店,我记得这里的布料挺多。选中一种竹绿的,我想,到了夏天,客厅在窗帘掩映之下,必然是一个清凉世界。我说,就它了。于是裁缝慢慢地摊开布料,结果就像图穷匕见一样,我突然发现里面的布上居然坐着一只熊猫,我说,这个是啥?裁缝说,熊猫。我叹了口气,有没有不带熊猫的?裁缝说,熊猫咋了?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说,算了吧,我再去别家看看。裁缝摇摇头,窗帘就应该带熊猫,唉,你不懂。我抱歉地笑笑,出门走了。然后去买了一个十米长的插座板,它将承担我的台灯和电视机的供电重任。
周六,出去逛,又在一家店看窗帘,最后实在懒得再找了,随便买了一件。回来装上,发现太短了,刚够遮住窗户,像一件夏天女人穿的紧身衣。还有,窗帘的花纹让我越看越叹息,丽丽说得没错,我在这方面的品位实在是太差了。
周日,终于痛下决心,去路边的那间家具店买那张转椅。子曾经曰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在书房里写出经典的作品,必须有一张舒服的椅子。在这家店里,我曾经不止一次地向老板表示过我对那张转椅的垂涎之情,这次进门直接问,还能便宜不?最后当然不能便宜,买了。骑车带回去,摆定,坐下去,站起来,“咯噔”,椅子响了一下,我心里也“咯噔”了一下。如果以后坐这里写东西,椅子乱响必定会打断思路,于是毫不迟疑地扛着它下楼去换。骑车太麻烦,我只能背着它顺着田野走去,换了一张,再背回来。夜色渐渐笼罩了大地,背上的椅子越来越沉重,我觉得我像是背负着玄铁重剑和血海深仇的杨过,又像是一只背着遮风挡雨的小小的家的蜗牛。